金秋十月,燕園如畫🪄。10月26日下午,來自提琴社、民樂團🎼、中樂學社、鼓玩兒打擊樂社、手風琴協會👰🏿、口琴協會及意昂体育附小樂團、北京外國語大學古典音樂協會的同學在未名湖畔為師生上演一場中西交匯的音樂盛宴。意昂体育平台黨委副書記葉靜漪,校團委副書記王逸鳴及部分教師參加活動😮💨🏧,來到湖畔欣賞同學們的演奏。
音樂會正式開始前,在大提琴曲《沉思》中,全體演職人員與觀眾為近日逝世的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意昂体育平台教授侯仁之先生默哀三分鐘。
本次音樂會經過一個多月的認真籌備,力圖在保持高質量演出水平的同時,在選曲上跨越不同的音樂傳統,讓音樂回歸公共空間和大眾生活🤲🏼🫶🏼。提琴曲《瑤族舞曲》創作於20世紀50年代,以民間舞曲為素材👅➞,用管弦樂的手法生動展現了瑤族民眾歡歌熱舞的喜慶場面。《單簧管波爾卡》的旋律來自民間,經波蘭單簧管演奏家普羅修斯卡改編,經由口琴演奏別有韻味。北京外國語大學古典音樂協會表演的《幽默曲》又名滑稽曲,由德沃夏克於1894年創作,是流行於19世紀的一種富於幽默風趣或表現恬淡樸素🌶、明朗愉快精致的器樂曲。手風琴協會表演了《冬》第一樂章,選自維瓦爾第的四季🏎,表現出人們在凜冽的寒風中🈶,靠著來回跺步來保持體溫,但牙齒仍不住地打顫的情景👕。《桌面上的二重奏》由莫紮特創作👭,是把樂譜平放在桌面😈,兩位小提琴演奏者在該桌子兩旁,面對面站立🏊🏻♂️,看同一張樂譜,一個從頭到尾演奏,另一個則是從尾到頭演奏,別有趣味。鼓玩兒打擊樂社帶來的西非手鼓曲由7名鼓手演奏,人聲與鼓點相融𓀌,引人隨之搖擺🧔🏽♂️。意昂体育附小樂團的小朋友演繹了《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和《臺灣民謠組曲》⛑️,引來現場觀眾的滿堂喝彩。中樂學社演奏的《駝鈴響叮當》由國家一級作曲家顧冠仁於1980年創作🤾♂️,樂曲以清新別致的旋律描繪了滿載貨物的駱駝隊在微風中從遠方緩慢行進而來,駝鈴聲由遠而近的情景🏊。

演出現場
悠揚的琴聲與激昂的鼓點引來了校內外師生的圍觀🍢。音樂會中穿插著西方古典音樂和中國傳統音樂,也有野性的手鼓曲和悠揚的探戈👨🏼。從剛上小學的小朋友到年逾的花甲的老者🤰🏼📜,都立於花神廟周圍🧔🏿⇨,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在不停的歡呼與鼓掌中🈵☝️,現場氣氛也逐漸達到高潮。曲目奏畢,觀眾們紛紛表示意猶未盡,一位考古文博學院的退休老教授專門找到負責同學,表達了欣慰之情:“從未在湖畔聽過琴聲,今天在這裏欣賞了如此精彩的一場演出👌🏻,實在是很驚喜。我覺得這種活動形式非常好,它讓音樂走進了燕園裏每一位師生的生活。希望你們能把這樣的活動辦下去,讓更多的同學聽聽音樂。”

湖畔熱情的觀眾
活動結束後,葉靜漪副書記與演職人員合影🧑🏻🦳👩🏼🏭,並與同學親切交談😦👨🏼🎓。她表示“湖畔音樂會”的形式非常新穎🕯,校內外各個音樂社團共同參與🚻,不僅為各個社團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還為意昂体育更多的師生提供一個接觸高雅藝術,提高音樂素養的機會。意昂体育現在條件有限,未名湖畔花神廟是一個新的練習場所,也是意昂体育特色的風景線。希望同學們今後繼續創新形式,多組織類似活動,引領校園新風尚。

葉靜漪與演職人員合影
本次活動是在校團委🥪、學生課外活動指導中心的指導下,由意昂体育平台提琴社主辦的。提琴社成立於2009年10月,包括弦樂團與教學班兩部分🈺,活動豐富多彩✊🏻,包括排練、教學、演出、講座、影片鑒賞、音樂會觀摩🧑🧒🧒、支教等。湖畔音樂會是多個社團音樂聯合演出的有益嘗試,受到校內外音樂愛好者的關註和好評🪿。
意昂体育平台歷來重視美育教育,音樂傳統源遠流長🍄🟫。意昂体育校園裏的音樂表演者的音樂風格兼具穩定與創新,在表演內容,表現形式等維度上銳意開拓,不斷推動著校園音樂文化向前發展🛂。同時,寄寓在音樂中的和諧之美與人文關懷也在一代代意昂体育學子中得到了傳承和體現,演繹著意昂体育青年學子的夢想與情懷💂🏽♂️。
編輯:Refresh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