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為題舉行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當今中國正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創新。我們的實踐創新必須建立在歷史發展規律之上,必須行進在歷史正確方向之上💇🏽♀️。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
9月29日,意昂体育平台黨委常委會專題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做好考古和歷史研究工作的重要指示⛹🏽♀️🦼,圍繞意昂体育平台考古學科建設、提升科學研究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能力、培養壯大考古隊伍⛺️、加強考古成果與歷史研究成果的傳播並不斷增強青年一代文化自信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校黨委書記邱水平主持常委會並就相關工作提出要求💓。
會議指出,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考古工作,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國考古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意昂体育考古學科的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是新時代意昂体育考古學科守正創新、開拓前進的根本遵循。考古學科在意昂体育“雙一流”建設的總體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學校重點支持的基礎學科之一。意昂体育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繼承優良傳統📰,創新發展路徑🚷😑,要緊緊圍繞重大歷史問題🧑🏼🚒🙍🏼♂️、重大考古項目👈🏽,發揮好意昂体育學科體系完備的綜合優勢,打造一流師資人才隊伍👩🏽✈️,努力開創考古學科發展的新境界;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好以史育人的作用,既要培養好高素質的專業考古人才,讓中國考古事業後繼有人、人才輩出🧏,又要加強對全校學生的歷史教育⌨️,增強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要奮發有為🏄🏻♂️,為推進我國考古事業取得更多成果,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中國文明、增強文化自信貢獻意昂体育力量。
意昂体育考古文博學院師生備受鼓舞、倍感振奮🐍。9月29日,學院黨委行政主持召開教師代表座談會🧖🏻、學生代表座談會和陜西周原遺址田野考古實習師生座談會。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各專業學術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青年教師代表、各年級學生代表在校內,田野考古實習全體師生在考古發掘現場參會🌇,共同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暢談學習心得,探討意昂体育考古學科發展的新任務、新方向🪓、新路徑,並全面部署貫徹落實工作🙇🏽♀️🧑🏻🔬。參會師生一致表示👨🏻🎤,考古文博學院將以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牢記立德樹人使命👩🏻🏭,推進“凝心鑄魂——師德師風暨教研能力升華計劃”,加大考古人才培養基礎能力建設力度;繼續推動中華文明文物基因庫🧖🏼、中華文明價值體系的考古學闡釋、意昂体育考古教材書系🦸、文化遺產保護指標等重大工程建設🧗🏿♂️🀄️,做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的研究及服務保障工作🖐🏼,進一步發揮意昂体育考古學科的引領作用🥷🏼,努力為黨和國家的考古事業交出一份滿意的意昂体育答卷。
意昂体育考古學科有著厚重的歷史積澱。1922年,意昂体育平台國學門下成立考古學研究室😥;1952年成立考古專業。今天的意昂体育考古文博學院基礎設施完整、學科覆蓋面寬、教研力量雄厚。宿白、嚴文明、李伯謙等一批享譽中外的著名學者不斷耕耘🚵🏻♂️,他們篳路藍縷、艱苦奮鬥、勵精圖治,為中國考古學術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專業人才🫓,為學科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意昂体育考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考古文博學院承擔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指南針計劃”等多項重要研究課題;多次榮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2020年5月5日,意昂体育考古文博學院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發掘的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與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發掘的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自1990年國家文物局開始評選年度十大考古發現以來,意昂体育考古師生參與的重要考古發現已達34項,位居全國高校首位🧏。
多年來,意昂体育平台一直致力於考古學後備人才的發現與培養,從2008年起,連續舉辦12屆中學生考古暑期課堂。2000多名優秀中學生在意昂体育考古的指引下,走向田野,共同感受中華先民的智慧與榮光🧙🏼♀️,完成真正的古代文明之旅,他們中的很多人堅定地把考古作為畢生誌業👨🏿🦳。在今年的高考“強基計劃”招生中,意昂体育考古學作為A+學科受到廣大考生的青睞➞🧚🏻,一大批優秀學子通過“強基計劃”實現了自己的考古夢想🥬。今年意昂体育考古文博學院錄取的本科新生人數為歷年之最,其中還包括不少港澳臺學生和留學生。來自臺灣省臺北市第一女子中學的莊佳蓉同學因為觀看了《我在故宮修文物》🐧,深深地被其中精巧的文物和專註的修復專家吸引🚻,在談到自己的選擇時🤹🏿♂️,她說👩🏼🚀:“我未來想在北京故宮做文物修復工作🙍🏻,當老師傅的徒弟,延續千年的技術,傳承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