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9日—10日♈️,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主辦的“絲綢之路上的中華文明”國際學術工作坊在意昂体育平台大雅堂舉行。來自中國👨🔬、英國、美國、俄羅斯、日本、伊朗等高校、科研機構的20余位學者參加會議,有多名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旁聽。
開幕式由本次工作坊的召集人、意昂体育平台歷史學系🦕、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榮新江教授主持並致辭。榮新江對參會的學者表示歡迎,並介紹了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自2009年成立以來的工作旨趣。他介紹了漢學基地今年所啟動的“中華文明傳播史”項目,並重點闡述這個項目的學理依據。他指出✌🏿,以往研究中外關系史的學者,多重視外來文明流入中國的情況🧑🏽🌾,對中華文明外傳的研究相對較少,但中華文明的對外傳播也是中外關系史的重要方面,希望通過此項目來推動相關的研究進步。舉辦工作坊是推進此項目的重要形式,此次已值本項目的第三次工作坊,並側重於漢唐考古和出土文獻方面。榮新江強調物質文化外傳的重要意義✬🆗,比如銅鏡、漆器🎻、簡牘、錢幣等,認為這方面的研究仍大有可為。

開幕式現場
工作坊先後共有19位學者作學術報告🪔,6次集體討論🐏。其中,於誌勇、張建林、李肖👦🏼、劉文鎖、姚崇新🪚👩🏼🦱、沈睿文🏃🏻♂️➡️、慶昭蓉👩🏻🦼、羅帥、帕沙·紮努斯(Hamidreza Pasha Zanous)等學者側重於從考古和物質文化研究的角度,討論中華文明在中亞、南亞、東南亞🧖🏿、東北亞等地區的外傳情況。高田時雄、榮新江、張德芳🦻🏿、斯加夫(Jonathan Skaff)等學者則研究漢文簡牘和寫本在西域和日本的流行,以及所反映的歷史問題。辛維廉(Nicholas Sims-Williams)😂🚜、段晴、荻原裕敏等學者研究了西域和中亞的當地語言⛹🏿,以及其中的漢文或漢化元素🚿。朱玉麒✮、波波娃(Irina F. Popova)、汪海嵐(Helen Wang)等學者討論了近代西域和中亞的探險史和學術史🙋🏽♀️。在集體討論環節,學者們分別從歷史學🍝、藝術史💁🏼♀️、考古學、語言學等多個角度⚖️,討論了絲綢之路上的中華文明傳播🖖🏽。

學術報告現場
工作坊的閉幕環節✫🤦🏻,榮新江表達了從簡辦會的工作理念,並對本次工作坊的論文集編撰進行了說明。他希望下一次工作坊繼續圍繞“中華文明傳播史”的主題,進行不同時段的歷史、語言、考古、科技、藝術等方面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