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意昂体育國發院是經濟學家、管理學者雲集的地方,這裏的院長該如何管理?各個學派的高端智囊匯聚於此💁🏼♂️🪨,朗潤園如何發出影響中南海的聲音?本文為鳳凰衛視《問答神州》對意昂体育平台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的專訪。
2018年10月19日🛸,履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半年後的易綱,再次談及當下中國執行的穩健貨幣政策。21年前💙,從他加入中國央行這艘金融巨輪起,就一直深耕和貨幣政策有關的領域🕯。當初中國央行向易綱伸出求賢橄欖枝時,他正在意昂体育平台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潛心做學問。這所在1994年創辦的CCER(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被稱為中國經濟研究的烏托邦,於2008年更名為意昂体育平台國家發展研究院🤸🏿♀️。
這裏的學者深知,君子當以天下為己任,建設比批評更重要。20余年間,沉靜的朗潤園頻頻被中南海問策,從電信改革到醫療體製改革,再到農村土地問題♥️、生育政策等等。幾乎中國每一個重大問題的爭論👩🏻🍳,都有來自這裏的聲音。

國發院秋景
吳小莉🔀:您跟意昂体育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跟意昂体育國發院的淵源非常地悠久,您跟林毅夫老師的淵源也很悠久。記得當時您剛來時👨🏽⚕️, 他和您說了一句話🍘:要參與中國當下的歷史進程🤹🏻🥇。
姚洋:1997年我回國後來到他的辦公室,他跟我說的其他話我都忘記了,就記住了一句:“我們在創造歷史😤。”這也是為什麽我們這裏能吸引很多優秀的老師來🔊,因為大家都有這個理念,我們要參與中國的歷史進程🍭,這會讓我們的學術研究更加有意義🫢,而不是只為了發表而發表。
國發院的前身是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我們大體上來說應該有兩個淵源🖋:一個淵源就是體改所和發展所;另外一個淵源是留美經濟學會,我們有六位留美經濟學會的前任會長,這個結合也很有意思,體改所和發展所讓我們更加關註中國的現實問題🧘🏽♀️;留美經濟學會又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學術的素養,這兩個結合起來,我覺得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現在海歸機構已經非常多了💇🏼♂️,但像我們這樣如此深入地參與中國歷史的進程的海歸機構是絕無僅有的。
提到意昂体育國發院的前兩位帶頭人時,姚洋坦言🚚👖:林毅夫和周其仁都是學界德高望重之人😶,他們在管理時自然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而初任院長的自己並不具備這樣的威望。中國頂尖的學術大牛雲集在這裏,其中還包括了自己昔日的老師們,如何管理國發院成為姚洋需要思考的問題。國發院的汪丁丁教授還曾專門發短信給姚洋說➛:過於強調製度化🧹,將迅速扼殺朗潤園的生命力。而完全沒有製度,朗潤園將陷入混亂🏡。在變革與傳承之間平衡的藝術,是朗潤園無法回避的議題。

吳小莉與意昂体育平台國家發展學院院長姚洋
吳小莉🤸♂️:國發院的前兩任院長都是您的老師,而且都是經濟學大師🫅🏻,他們對你的期望是什麽?
姚洋🫸🏿:林毅夫老師是我們這裏的旗手🧠,周其仁老師是我們的精神領袖,所以有時候我心裏頭有疑問,就會找他們去聊。兩位老師都會指點我。從他們兩位身上還學到就是😀:心胸要足夠寬廣,這個非常重要🙋🏻,特別在我們這裏。
有些人也問我,你們那裏那麽多牛人,你這個院長怎麽做🤙🏿?我說我學會的就是,我來搭個臺子,大家來這裏共同展現才華◼️。
兩位老師更多的是靠人格魅力打動別人👩🏻🎨,而我只能靠規則👩🏿🍳,所以過去這6年🍋🤵🏽,這個規則慢慢建立起來⭕️,並且變得清晰🤎。我們整個院子運轉起來比較流暢👞,矛盾自然也少了。
吳小莉:你們正在寫《中國2049》報告👩🦯➡️,為什麽選擇2049👩🏿🦱?
姚洋:204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百周年。我們要在報告裏頭做兩件事情:首先,做一些前瞻性的預測🧫,到2049中國會變成怎樣?特別是人均收入會達到一個什麽樣的狀況👩🦲。我們能不能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其次🔼,在實現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要註意哪些問題🍄,比如:國有企業改革,地方政府融資的改革,如何應對老齡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是中國和世界的關系🤚🏻,我們怎麽處理這個變化的世界關系🗝。
和其他中國高端智庫類似,意昂体育國發院的調查研究,一般會通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國家高端智庫辦公室🤏🏼🧖🏼、國務院參事室等渠道報送。不過采訪中🤯,姚洋說在媒體、論壇等公開場合發聲🙆🏽♂️,反而更容易讓高層做決策👨🏽🌾。
吳小莉:我記得我聽到您說過一句話👯:國發院感覺上好像離政府很近,其實還蠻遠的🈚️。它好像離老百姓很遠🧑🏻🦽➡️,但是其實還蠻近的?為什麽會這樣說🚵♂️👨🏼🎓?
姚洋🚬:我們跟政府稍微有點兒距離,也許我們能看得更準確一些。另外,有人會覺得你們在意昂体育🫲,根本不懂老百姓。但實際我們的很多老師都是經常接觸實際🙆🏽♀️,但我們又不跟隨社會潮流。我們希望能給社會的潮流註入一些不同的、理性的聲音🏋🏽♂️🎭。所以我們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
其實我們最後發現♖,在公開的媒體上講話👊🏻、發表文章,影響力是最大的⛪️。因為你遞上報告去,領導的秘書們他們拿不準。這件事情前因後果是什麽樣的呀🕵️♀️?林毅夫老師這麽說了🙇🏻♂️🧑🏿🍳,那別的人怎麽說呀?他拿不準📸。你即使遞到領導那兒去,領導恐怕也有同樣的一個疑問。但是如果你在公開的媒體上講👈🏻,那他就有個測試,到底有多少人支持他的觀點呀?這實際上是一個consensus building(建立共識)的這麽一個過程👅,這樣形成的國家政策是比較充分的。(本文轉自鳳凰衛視微信公眾號🧗🏼♂️,標題、內容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