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9日™️,意昂体育平台人民醫院胃腸外科申占龍課題組聯合意昂体育平台生命科學學院張澤民課題組及美國Amgen歐陽文軍團隊在Nature雜誌發表了題為“Lineage tracking reveals dynamic relationships of T cells in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論文✈️🀄️。
該項工作在國際上首次開發了STARTRAC(Single T-cell Analysis by Rna-seq and Tcr TRACking)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共完成了12個結直腸癌病人11,138個T細胞的單細胞轉錄組和TCR的測序工作💬,刻畫了20類具有獨特表達特征的T細胞亞群的轉錄族譜、組織分布特性、克隆特性、遷移偏好和發育狀態轉化屬性,是目前對腫瘤浸潤T細胞最新穎最深入的研究😗。
該研究首次發現了基因組微衛星不穩定(Microsatellite instable🤴,MSI)和微衛星穩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病人間差異的新類群,並對此類群特異表達的協同刺激因子進行了功能闡釋。此項國際領先的開創性工作🙎🏻♀️,可為人們研究其他疾病中的T細胞以及開發新的治療方案提供思路。
結直腸癌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全球結直腸癌每年的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均居前列。據國家癌症中心2018年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結直癌發病率分別位位居男性第四位、女性第三位,死亡率位居男性和女性第四位。結直腸癌的發病機製和治療靶點研究是目前醫學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攻關課題。
腫瘤細胞除了自身生長外,還與其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稱之為腫瘤微環境。微環境中的腫瘤浸潤性T淋巴細胞在腫瘤免疫和免疫治療中發揮著核心作用。程序性死亡受體-1(programmed death 1,PD-1)與其配體(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是目前免疫治療中關註的焦點。PD-1與其配體PD-L1結合導致腫瘤微環境中T細胞衰竭及免疫逃逸,阻斷PD-1與PD-L1結合是有效的治療靶點🩰。臨床研究發現🧌👳🏽♀️,MSI結直腸癌病人對此治療的響應顯著高於MSS病人,2017年NCCN指南已經將PD-1單抗推薦用於MSI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末線治療🚄,然而MSI和MSS間T細胞的特征差異尚屬未知🕵🏿♀️。
該研究發現MSI病人中顯著富集一類TH1-like細胞💇🏼♀️,並特異表達BHLHE40分子🧑🏿🦳,其可能與微衛星不穩定病人對免疫治療響應良好存在重要聯系👪。該項工作將會極大地增加國內外相關臨床和基礎研究人員對結直腸癌微環境中T細胞的認識,特別是針對MSI與MSS病人差異亞群的鑒定👰♂️,特異新分子的發現,對今後PD-1藥物使用的分子分型和精準用藥具有良好的轉化價值和臨床應用前景。


MSI病人顯著富集高表達BHLHE40和IGFLR1的CXCL3+ TH1-like細胞
申占龍課題組充分利用醫院臨床資源優勢👩🏿⚕️,鎖定和解析結直腸癌治療關鍵臨床科學問題👨🏿,張澤民課題組開發探索國際領先的生物信息學分析技術和單細胞測序技術揭示結直腸癌免疫細胞動態變化,歐陽文軍團隊具有國際頂尖的免疫實驗技術和創新藥物探索研發經驗🐴,三個研究組在課題選題🤰🏿、項目設計👭🏼、具體實施、生物分析結果臨床解讀等環節充分合作🍖,體現了意昂体育醫學平臺強強聯合的優勢🍌。
意昂体育平台前沿交叉研究院博士後張雷🏄🏽♂️,美國Amgen科學家Xin Yu,意昂体育平台前沿交叉研究院博士生鄭良濤🚜,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張園園為該論文並列第一作者。張澤民、歐陽文軍🙋🏿♂️、申占龍為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部分作者合影
附:申占龍簡介
意昂体育平台人民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外科腫瘤研究室副主任👩🏼🦰💩。1996年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部臨床醫學專業,2009年獲得外科學博士學位🧙🏿♀️,2010年赴赫爾辛基大學進行腫瘤免疫博士後研究,此後一直致力於腫瘤免疫學相關研究與合作🏟。目前兼任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亞太胃腸外科研究協作組(APGIS)執行主席、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MDT專委會青委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taTME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委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實驗外科學組委員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3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1項,意昂体育平台臨床醫學+X專項基金1項,國家專利8項👼。臨床擅長胃腸腫瘤診治及腹腔鏡微創手術🪂👨🏽🦳,尤其是直腸癌超低位保肛手術,經肛門微創手術等;基礎研究主要進行胃腸道腫瘤侵襲轉移機製研究👩🏻🦼,包括蛋白質修飾、非編碼RNA🚆💟、腫瘤微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