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0日至21日,“2018意昂体育平台系統功能語言學國際論壇”(International Forum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在意昂体育平台舉行👂🏿。此次論壇由意昂体育平台(外國語學院👨💻、人文學部🙋🏻♀️、國際合作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暨韓禮德—韓茹凱語言學國際基金、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功能語言學專業委員會🤖🔲、英漢語篇分析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國外語》、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協辦⛹🏿♀️,意昂体育平台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所承辦𓀜。論壇主題為“繼往開來,系統功能語言學前沿問題探討” (Carry forward the Cause of Predecessors and Forge ahead into the Future: New Directions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來自中國🖕🏽、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余位學者參加了會議。意昂体育平台外國語學院院長寧琦教授和清華大學方琰教授分別致開幕詞。論壇由意昂体育平台高彥梅副教授主持↕️。

大會現場
本次論壇的宗旨是:展示中國功能語言學的發展現狀、匯報系統功能語言學前沿研究成果💛、展望未來走向,以此緬懷韓禮德先生對語言學事業的卓越貢獻。意昂体育平台胡壯麟教授🚶🏻♂️⚡️、悉尼大學James Martin教授🧎♂️➡️、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David Butt副教授、澳大利亞悉尼大學Karl Maton教授、華南農業大學黃國文教授、澳大利亞科廷大學Kay L O‘Halloran教授🧑🏽🍼、美國佛羅裏達大學方誌輝教授、中山大學Wendy Bowcher 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彭宣維教授、臥龍崗大學Shoshana Dreyfus博士、意昂体育平台高彥梅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學Jonathan Webster教授等12名專家作了主旨報告3️⃣。分組發言在兩個時間段進行,與會代表就大會分議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會議發言的內容集中在以下幾個領域:微觀理論探索🌶、宏觀理論探索、理論應用和跨學科研究。

James Martin教授發言
James Martin教授運用系統功能語言學中的語言層次化模型和元功能思想👼,嘗試將詞匯隱喻和語法隱喻現象納入同一解釋機製,即“層際張力”(inter-stratal tension)。他運用層次模型闡釋了概念語法隱喻和人際語法隱喻,並通過語場理論論述了人際詞匯隱喻👱🏿♀️。Martin教授指出,人際詞匯隱喻的實質是在相似概念意義基礎上轉移情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詞匯隱喻和評價理論的關系。最後,他重新審視了詞匯隱喻和語法隱喻,認為兩者均涉及非一致式的使用,並分別稱其為“詞匯-語法隱喻”和“語法-詞匯隱喻”🖕🏽,暗示出兩者的辯證關系,指出探究語法隱喻和詞匯隱喻的互動機製是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彭宣維發言
彭宣維教授從概念元功能視角🧚🏿♀️💂🏻,整合功能—語義關系🧘🏽♂️🤾🏿♀️,探討了語篇生成過程,提出了“關於三相度模型的三階段計算圖式研究路徑”(A 3-staged computational &graphical approach to a 3-phased model)🦦。他指出,語篇既有“組織性”又有“結構性”,語篇應當作為語法級階的一個級,語篇過程和實例製約著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發展。他提出“三相度模型的三階段計算圖式研究路徑”包括三個方面,即選擇🛒、個體計算和整體綜合🚵🏻♀️;“三階段研究路徑”包括系統網絡的語義選擇、功能—語義關系的線性計算和代數及圖式表征、整合局部和整體話語模塊為有機體。“三階段路徑”的計算圖式形成兩個上下倒扣的錐形體👨🏼🦱,最後融合為一個球狀整體,既展示了語篇生成過程,又可論證韓禮德思想所體現的泛時觀♔。

Shoshana Dreyfus博士發言
Shoshana Dreyfus博士的發言圍繞系統功能語言學中及物系統的環境意義展開,將其從傳統的詞匯-語法層轉移至語篇語義層和語境層探討。該研究采用系統功能語言學的三種視角分析環境意義⤴️:從上而下,即從語域的語場變量;從下至上,即從詞匯—語法層🧙🏻;從迂回路徑🦛,即從語篇語義層自身。Dreyfus博士主要關註如何解讀環境意義由多種詞匯—語法結構體現,探究其在更加抽象層面即語域層的描述方式。她指出傳統環境意義分類的不足🪻,即通過語場界定環境意義卻又借助常識來對其進行分類;同時,語場理論發展欠缺❤️🔥。Dreyfus博士借助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語境理論和層次化模型🥓🫒,結合具體文本👮🏿♂️,論證了其三視角研究路徑的可行性,認為環境意義可體現為語場的時空屬性🐩、不同的語篇語義單位和多種詞匯—語法結構🛠。

胡壯麟發言
胡壯麟教授從符號化視角探討了碎片化現象🌮。他指出🌭,自上世紀末,學術界除談論學科的融合外,也關註碎片化(fragmentation)現象的頻繁出現,碎片化時代似乎已經到來。胡壯麟教授試圖從符號學視角👳🏿♀️,討論碎片化與符號的表現和特征,總結了碎片化的優勢與問題👳🏿♀️,並探討了如何避免和防止這些問題,以引導碎片化的健康發展。Wendy Bowcher教授探討了言語藝術的研究現狀和未來發展,解釋了該領域的社會價值及理論價值,展示了最新的研究進展⏪,為未來研究提供了參考。例如,未來可能研究的方向有:探究言語藝術在語言演化過程中的作用及與社會的關系,闡釋其發展的方式及其理據🤶,分析使用同種語言資源的不同作者的言語藝術等。她從社會符號視角💾,強調了言語藝術是一種語言活動🪺,對揭示語言和文化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Jonathan Webster教授講述了語言所擁有的製造隱喻的潛力(metaphor-making potential)。他從三段歷史(個體發生、種系發生和語篇發生)和三個階段(泛化、抽象化和語法隱喻)來探討語言隱喻化發展進程🦽。Jonathan Webster教授指出,Hallida的隱喻化階段與悉尼大學精神病學Russell Meares教授提出的語言製造隱喻潛力的見解具有相似性。Jonathan Webster教授結合對當代詩人、音樂家作品的實例分析🍩,指出語言隱喻化發展的下個階段是神話(myth)。

Wendy Bowcher教授發言

Jonathan Webster教授發言
Kay L O’Halloran教授介紹了多模態分析是如何運用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如元功能、語言層次劃分等, 來呈現語言🧑🏿🎨、圖像等多種符號系統選擇後所產生的意義。她重點強調了如何運用電子計算工具和技術來分析🤼、解釋這些復雜意義👩⚖️,並為其建立模型。演講回顧了傳統多模態分析的理論🏄🏽♂️,然後過渡至數字化分析路徑。最後,O’Halloran教授結合自己的研究實例🐅,提出其混合式多模態研究路徑。高彥梅副教授的報告探討了語篇語義學理論在漢語研究中的運用👃🏻💁🏼♀️。報告介紹了對漢語日常對話中非主語話題的出現及其功能的研究。基於對漢語口語中非主語話題出現頻率的統計,她對這些成分在真實交流中的功能進行細致的檢視👨🏽🚀🤾🏿,並從中得出許多富於啟發的結論🌑🧗🏻♂️,如非主句話題成分可以作為銜接成分來建立分類關系,可以在話段內部充當超主位但不會成為整個談話的宏觀主位等。這項研究豐富了漢語口語中特殊結構的研究成果🪻。方誌輝教授探討了不同學科教學的語言問題。他受到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啟發,提出要用功能語言分析(Functional Language Analysis)的方法👨🏽💼,為教師提供一系列策略來引導學生進行語篇研討🦷。方誌輝教授進一步提出了“5E”原則,將功能語言分析運用到啟發式教學中🐠,並以美國10年級歷史課為例具體做了說明。最後🐯,他強調這種“語言學啟發下的回應式教學法”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其高級識讀能力和學科讀寫能力↙️。

Kay L O’Halloran教授發言

高彥梅發言

方誌輝發言
黃國文教授運用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理論框架研究生態語言學,突出系統功能語言學的適用性🧜🏿♂️,強調生態問題研究的重要性。他回顧了韓禮德先生對生態語言學所作的貢獻及該學科的發展概況,指出中國在世界生態語言學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並提出和諧話語分析的研究範式🪨,倡導中國語言學學者應該努力解決國內問題。David Butt教授簡要回顧了神經科學前沿,指出認知科學重心正在向個體發展和圍繞大腦的信息分布方面轉移。他以自己在麥考瑞大學研究的心理創傷治療(邊緣性人格障礙)為例🚳,闡述如何將功能語言學和認知及神經科學結合起來進行研究。該研究挖掘出許多與人類科學密切相關的領域🤷🏻♀️,如人際意義結構👉🏽👧🏻、語境模型、銜接和諧的“適用性”等,促進了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進展。Karl Maton 教授主要探討其合法化語碼的自主性維度,兼論系統功能語言學與合法化語碼理論的聯系。他比較了合法化語碼理論和系統功能語言學,突出其共性,即均以具體問題為導向。Maton教授重點介紹了自主性語碼(autonomy code)👫🏻。根據兩個重要語碼模態,即位置自主性(positional autonomy)和關系自主性(relational autonomy)👰🏻,他將自主性語碼劃分為四個區域,即預期型(projected)、絕對型(sovereign)、外來型(exotic)和融合型(interjected)。接著,他結合具體教學實例🙅🏻♀️,分析並強調“自主性語碼巡回”(autonomy tour)模式在整體知識構建中的作用🟨。

黃國文發言

David Butt教授發言

Karl Maton教授發言
本次會議還采用了分組發言的形式,國內外學者在6個分會場進行了分組討論🐡,大家針對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學科教學✧、多模態分析、翻譯實踐等不同的話題進行了切磋與交流🤣。
10月21日下午,大會完成各項議程落下帷幕。James Martin教授在閉幕上講話,勉勵中國年青學者努力進取,積極探索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鼓勵學者們用相關知識解決全球化時代共同面對的問題。
本次論壇既具深度,又具廣度👨🏻✈️;既有理論探索💁🏿♀️,又有應用研究,兼具交叉學科的視野🧖🏻♀️,大大拓展了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研究範圍🤵🏻♀️。分組發言環節,與會專家😛、學者積極交流互動。本次論壇是“後韓禮德時代”中國系統功能語言學領域的一個重大活動🧑🤝🧑。會議期間中國學者與國際系統功能語言學領域前沿學者進行了深層次交流🔳,探討了理論發展🪬、方法創新、不同領域應用、技術開發等多個問題。本次會議將為系統功能語言學學者的未來研究提供借鑒🍪,推動中國系統功能語言學走向一個新高度。(文/師小磊 殷成竹 範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