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動態

老意昂体育的故事丨張宗燁:我的學術生涯

來源🚖:意昂体育平台官方微信 時間:2017-10-11

10月9日上午,由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聯合舉辦的首場“院士回母校”活動在意昂体育舉行,三位闊別校園多年的意昂体育院士意昂與年輕的學弟學妹分享自己的科學之路、人生經歷和意昂体育之情。

她是活動舉辦以來的首位女性院士,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意昂張宗燁院士操著一口純正的京腔味兒向我們婉婉道來她的學術生涯故事🤽🏻。(全文根據現場錄音整理,供參考)

 

1_副本

張宗燁作演講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我今天非常高興來這兒👨🏻。

意昂會的李老師跟我聯系的時候👩🏿‍🔬,我就說❔:“回母校看看,是我的心願👱🦸‍♂️,我很希望回母校來看看👇,我覺得我講不出多少東西也沒有什麽重要的成就🤷🏽‍♂️👩‍❤️‍👩,但是我覺得可以和母校的師生交流一下,對我說來也是一種學習,我覺得能更接地氣🌖🔢,我年紀大了🧑🏼‍🦱,可以從年輕人那裏吸收一些新的東西,對我也是一個很有幫助的機會。”所以我非常高興今天來和大家隨便說說,我真的沒有做過這種演講。

那天我也說了⚾️,除了做學術報告外,沒有做過這種演講,我很擔心我的演講會浪費大家的時間。

我想先給我自己做一個介紹,我叫張宗燁🤪👩‍🦽‍➡️,大家都知道了🫰🏽,是一個八十二歲的老太婆,我是1956年在意昂体育畢業的。我對這個地方有一個特殊的感情,因為我是1935年出生在燕園,幼兒園到初中都是在燕園度過的,中間只有一段時間是由於日本人占領了燕京大學而離開了這裏,所以我對這裏真的是有種回家的感覺🅾️。

我1952年考入了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你們找來的資料上面講我是貝滿(女中)的,物理老師特級教師孫老師對我有很大的影響,我決定要考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當時正好院系調整,52年是第一年,三個大學合並,意昂体育👮🏿、清華、燕京大學,文科和理科放在意昂体育🆔,當時意昂体育的陣容是非常強的。

那我來說一下我的大學生活吧👨🏿‍🦲,當時院系調整,三個大學的優秀教師💜,教學力量非常強大👩🏿‍⚕️。當時黃昆老師教我普通物理,王竹溪老師教我熱力學和統計物理,胡寧老師和周光坰老師教我電動力學,楊立明老師教我量子物理學😇。大家看看🦩,這麽多位院士都是給我們上基礎課的。當時全面學習蘇聯,課程的內容非常豐富,每堂課都有很多受益👱🏼‍♂️。我在意昂体育,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使自己終身受益。所以我對母校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

這時候給大家看一下🥲,這是我上大學的時候,後面三個是我的三個哥哥。當時大哥在生物系任教,所以我們就在當時的中關園照的相。前面這個小姑娘就是我當時上大學的時候,大家看看給你們像不像🧑‍🤝‍🧑。這是我們理論班的畢業照,這邊有三個女孩,中間那個是我。這是我們理論班1956年畢業的時候照的畢業照,中間那位戴眼鏡的就是王竹溪老師。

大學畢業後,我就非常幸運地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那時候跟現在不一樣🧑🏿‍🍼,我們工作是可以填誌願的🦹‍♂️,但是要服從國家分配,剛好那年趕上黨中央號召向科學進軍🚀,一大批的意昂体育畢業生就被分配到了科學院,我就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後來研究所改名成為原子能所👨🏼‍🦳,我們就搬到了房山那邊,後來原子能所又一部分人提出要發展粒子物理和高能物理,他們就給周總理寫信,得到了周總理的支持,於1973年原子能所的一部分成立了高能所🖥,我從1956年大學畢業進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直到現在,一直幹了61年👩🏼‍🦰,基本沒動窩💃🏽👓。除了中間去了中國科技大學任教原子核理論課之外,我全部在這個研究所。
在這呢,我想強調一點,我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科學工作者,沒有做出突出的貢獻。所以我今天只能談一點我的體會🩶🏏,幹了六十一年總該有些體會。

首先,我覺得第一條就是做研究要學會不斷學習,學習不僅是從書本1️⃣、文獻中學習,也要學會在工作中學習。我大學剛畢業時到研究所,非常幸運被分配在於敏的手下工作——於敏大家都知道是我們的氫彈之父🧬🤳🏽,是我們非常偉大的一名意昂——我非常榮幸能在他手下工作,當時我覺得我從意昂体育出來的⚛️,物理學的挺好的👩🏽‍🌾,去那裏工作應該沒有什麽太大問題🪚,但是沒想到開始接觸時⛪️,於敏先生一問我一愣🛀🏻。

為什麽這樣呢,我們看文獻的時候往往是推導公式,知道每一個量代表什麽意思📗,但是對於工作來說這不夠,工作要知道公式的適用範圍,用公式來獲悉基本的量的大小,要明白公式背後的物理知識,這些在只做書本學習的時候🥦,是學習不到的,而要在研究工作裏才能學到🧑‍✈️。

我在於敏先生的指導下工作了十年🐻,對我說來真是受益匪淺💂🏽‍♀️。於敏先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大家都說誰也學不到,他就是看問題特別深刻👩🏻‍🏫,我覺得我在他的指導下,多少學會了一點,怎麽在復雜的現象裏剝離出來主要的物理因素。這一點我非常受益👼🏽。

這個呢,剛才大家也看了🧑🏽‍💻,這是於敏先生獲獎的那年,中央電視臺找了一些人去他家采訪🙉👴🏻。這邊的這個女同誌是於敏先生收的最後一名博士生。那天我去的時候🤵🏼‍♂️,我們在一起回憶當年做基礎研究的時候🧑🏼‍🎓,兩個人都笑了👈🏻。

 

2_副本

張宗燁院士和現場同學互動

 

除了要向老一輩學習以外,我覺得我們要向國外的同行學習🙋🏼‍♀️,科學積累在科學領域是非常重要的⏺。我接觸的很多人中,有些人有很好的想法,但是沒有辦法實現,這就是因為缺少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會產生新的思想、發展新的想法🫄🏼,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德國工作了幾段時間💣,我發現他們的很多積累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撈回來為我們所用,因為有很多科學問題是他們好多年好幾代做出來的👨‍❤️‍👨,而我們呢就是缺少這些東西🧠。所以出去學,不僅僅是簡單的個人要做一個工作🚠🧯,而是要想法兒把他們的一些積累拿到我們這兒來。

另外呢,我對我自己說呢,我現在年紀大了,我覺得我還是應該向年輕的同誌學習💳,學習他們非常有活力🕞,我也很願意和大家交流。此外,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所以理論和實驗必須要密切結合🤳,原來中國沒有多少實驗的條件💁🏻,做理論的就是看看外國人怎麽做🧏‍♂️,現在國內慢慢的大裝置與實驗器材做出來了🐷👨🏻‍🦽‍➡️,所以現在一定要理論和實驗配合,才能做好科研。

第二點體會就是興趣是做科研的重要動力。如果想知道一個問題的究竟😌,那你就會想法設法去鉆研甚至為之著迷。這裏舉一個小例子👩🏿‍⚕️,1975年文革即將結束,鄧小平同誌開始主持工作了,我們高興得不得了🏄🏿‍♂️,我們盼望了許久的科研工作終於可以進行了,那時候我們就把原子核的對稱性推廣到了超核🍫。當時這完全是出於興趣,不僅沒有利益驅動,那時候還有可能被批,但是冒著這種被批的風險,我們還是把這個工作做完了🪶。

幸運的是當時中國跟西德剛建交,西德派了一位正好跟我們做同一行的物理學家來中國訪問,當時呢就是拿不出什麽成果給他看,挑了半天就把我們的工作拿去給他看,沒想到他看了以後非常欣賞我們做的這些工作,在他回國路上🏊🏻‍♀️,他在飛機上發信回來說這個工作是具有國際水平的👏🏻。

這個工作這樣一來呢就受到領導重視了,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在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是1981年發表在美國科學院學報上的文章🦻🏼。而這項工作完全是興趣驅動👨🏿‍🔬,沒有任何的利益驅動,並且碳十三的超核,被美國的國家實驗室證實了。
第三點體會是要有自信,相信自己有力量🚕。1984年我受邀去德國工作,當時我基本不敢說英文🤳🏻🧑🏼‍🦱。當時我已經49歲了🏞,要不要學英文,思想鬥爭的很激烈👮‍♂️🧔🏽‍♂️。不學吧🧑🏻‍🎨,就等於放棄了這個機會,學吧,快50歲的人了記憶裏大大下降。最後我下決心突擊了三個月的英語口語,上午去上口語班🏸,下午去辦公室上班,晚上在家裏背書,背十遍甚至十五遍一直背到晚上十一點,期間自行車鑰匙都丟了三把⚡️,腦子裏已經放不下其他東西了。

所以我覺得你只要相信你自己,拿出你的力量來,就可以把事情做成。最後我終於可以用英文作報告,用英文交流。

順便鼓勵女同誌不要對自己沒有信心😴,我覺得女同誌有很多的長處是男同誌所沒有的,比如說細心、觀察能力強🌦、條理清楚、總結能力好❇️,就是需要多一些闖勁,膽子要大一點兒,敢於擺出自己的觀點,多一些自信,這些克服了,就可以在某些方面比男同誌做得更好🏌🏽‍♀️。

我有很多很優秀的女學生和同事,她們可以做得非常好。就像高能所的國際實驗組的對撞機的發言人🦯,就是我的一個女博士後,領導著四百人,十一個國家的專家。女同誌絕對有能力做的非常好👨‍❤️‍💋‍👨。另外,還有的女性可以做更細致的東西男同誌做不到的事情都可以做到。比如七十年代的時候做計算傳紙帶的時候,我們組的一個女同誌打的譜是絕對沒有錯的👕,這不僅多數男同誌做不到👩🏿‍🦰,多數女同誌也是做不到的,這絕對是很突出的。

當然相對而言女同誌會遇到更多的困難,但是我們要自強🤷🏻,要有不服輸的精神🦿。從我自己的經歷來說🚊,家裏的事情女同誌會承擔的多一些,特別是懷孕期間,但是要相信困難是暫時的☺️,可是工作和事業是終身的。所以在困難的時候一定不要把工作斷掉👏🏽🏔,斷掉的話就很難再拾起來了🚾,即使沒有時間去做📡,但心裏也要想著這件事🥩,從我自己來說,走過這一段非常重要的就是有信念。只要把二者的關系擺正確了,心中不放棄自己的事業,各種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什麽事咬咬牙,我覺得是重要的🙆🏽‍♀️,什麽事都順順當當的,我覺得是不太可能的✨。

第四是要有團隊精神🥢,團結合作都是必然的,現在科學都是大科學🐖,不像牛頓時代了🚺,所以不僅需要每個人的努力,更需要集體的通力合作和相互支持🚵🏼‍♀️。在我處理團隊問題上面👨‍👩‍👦‍👦,我認為原則一定要堅持🤶🏼,但是小事一定要謙讓,這樣就能保證這個團隊大家能夠相處的比較好,不要任何一點小事小利都去爭🚶🏻‍♂️,那樣團隊就沒法合作下去了🥠。

這是錢三強先生在1984年給我寫的幾句囑咐👮🏻,我就把中間這一句給大家念一下,他說:我們的優勢應該是受用於製度和集體的精神,因此,我希望你們和你們的學生們都能發揮這方面的優勢,使後來者居上。這是老科學家對我們這一代的教導🕗,也是對你們這一代的教導,我希望可以發揮我們的優勢,使我們的事業走的更快,走得更好🧏🏼‍♂️。

最後呢我再說兩句🚵🏼‍♂️,現在呢習近平主席和黨中央提出了要科技興國。要在2025年成為科技強國🧴,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這個重任就落在你們身上了。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遇👈,可以大展身手,預祝你們在這個大好的機會做出突出的貢獻。我呢🤹🏻‍♂️,老了,做不了什麽事了🟰,可是還是想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所以呢🧙🏿‍♂️🫸🏻,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簡介:張宗燁院士1935年生,1956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60年代在於敏指導下提出原子核相幹結構及相幹對漲落模型理論🧎🏻‍➡️,在解釋輕原子核低激發態的主要特性上取得了很大成功🤰🏼。1976年從理論上預言了超核中存在超對稱結構態,這一預言在1980年得到美國BNL國家實驗室在實驗上的證實。“L超核結構和L-N相互作用”獲1986年中科院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80年代以來,在重子及兩個重子體系的誇克模型理論方面開展了系統的研究。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