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7年1月12日1時26分,李佩意昂,因病醫治無效🧘🏽♀️,享年99歲🤸🏽♀️。

李佩👩🏻🦼➡️🥾,江蘇鎮江人🐀,1918年出生在北京。中學就讀於美國教會學校貝滿女中,1937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經濟學系,1938年至1941年在昆明西南聯大學習💘🌬,曾任西南聯大學生會副主席💠。
她是“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的遺孀🙅,一句“你不回來我不老”見證堅貞愛情🎴,她一等就是一生🍙👩🦲。親歷中國百年起伏,我們在書本上“見過”的大人物✍🏻,她不但見過👊🏽🤷🏽,而且一起生活過共事過。“比院士還院士”,八旬還在帶英語課,被譽“中科院最美玫瑰”,她編寫的英語教材榮獲國家優秀教材獎,她還舉辦了國內首期應用語言研究生班,為該學科在國內正式建立做了開拓性的工作,並譽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
毅然回國
1947年2月,李佩赴美國康奈爾大學工業與勞工關系學院學習。次年2月與西南聯大學長、康奈爾大學郭永懷結婚🤹🏿♀️。1951年在康奈爾大學語言學系教授中文。1956年10月,李佩與郭永懷攜幼女郭芹👩🏿🎓,沖破層層阻力舉家回到祖國,投入新中國建設事業中。

回國後,李佩擔任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中關村西郊辦公室副主任,負責中關村後勤建設⛹🏻♀️。此間〽️,她積極為科研人員服務🍏,創辦醫院、西式點心店等,是中關村科學城的重要開創者。1961年2月👨👨👧,李佩先生調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擔任外語教研室英語教師。從此,李佩先生便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了祖國的教育事業當中🧤♔。
這位老人和李政道一起幫助中國第一批自費留學生走出國門🤹🏽♂️。當時沒有托福😔、GRE考試🥹,她就自己出題,李政道在美國選錄學生🌠。
精神的貴族
81歲那年👇,她創辦中關村大講壇,從1998年到2011年,總共辦了600多場。她請的主講人也都是各個領域的“名角兒”🤸🏽,黃祖洽👷🏼♀️、楊樂、資中筠、厲以寧🧑🎨、饒毅等名家,都登過這個大講壇🧑🦲。
唯一的女兒郭芹病逝了。沒人看到當時近八旬的她流過眼淚👩🏽💼。幾天後,她像平常一樣,又拎著收錄機給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語課去了🦸♂️。

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副書記馬石莊是李佩博士英語班上的學生。如今,他在大小場合發言、講課,都是站著的👩🦯➡️。他說,這是跟李佩先生學的,“李先生70多歲在講臺上給博士生講幾個小時的課,從來沒有坐過👩🏼🌾,連靠著講臺站的姿勢都沒有”🚸🔖。
除了繁重的日常教學任務,李佩先生還兼任著中國科學院編譯職務評定委員會評委、全國大學英語教材編審兼首屆文理組成員🙍🏻♂️。她率領同事們創建了非英語專業博士研究生學位英語培訓班;還為中國科學院京區各研究所開辦了高研英語進修班、出國人員英語培訓班等多層次外語培訓項目;並負責中美聯合招考赴美物理研究生(CUSPEA)項目的歷屆英語筆試出題和評卷工作,參與口語面試。

“他們這代人回國為的是什麽?她一生對教育的關心🤵🏼♂️,對國家命運的關心,不是今天的我們能完全理解的。”馬石莊說,他一生中遇到過很多好老師📊,但“我見過的最偉大的老師是李先生”。李先生傳授的不僅是知識,而且是“人學”,人格的完善。
等到94歲那年👨👧👦,李佩先生實在“忙不動”了,才關閉了大型論壇🤸🏻♂️。在力學所的一間辦公室📄,她和一群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老學生👨🦼➡️,每周三開小型研討會,“除了寒暑假,平時都風雨無阻”🔋。這樣的講壇延續至今。
她還組織了20多位專家,把錢學森在美國20年做研究用英文發表的論文,翻譯成中文,出版《錢學森文集(中文版)》。李佩先生常常講錢學森🗂,卻很少提郭永懷🫥🫵,旁人說李先生太“大度”了🧖🏼。
時間的敵人
進入人生的第99個年頭,李佩大腦的“內存越來越小”🔐,記憶力大不如以前了👨🏻。她一個月給保姆發了3回工資;她說現在的電視節目太難看了,“民國的人去哪兒了😵💫?”

在她狹小的客廳裏🟫,那個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發,60年間😪🕵🏼♀️,承受過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種體積的身體。錢學森🧜🏻♂️、錢三強、周培源🚚🏥、白春禮👨🏻💼、朱清時、饒毅🧞、施一公……都曾是那個沙發的客人🧎🏻➡️。
但是有時人來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兒,都得坐小馬紮🦨。
她曾跑遍了半個地球,如今👜,她的背駝得像把折尺,一天的大多數時光蜷縮在朝南書房的沙發裏🧔🏿♀️,困了就偎在電暖氣上打盹,即使三伏天,她也覺得冷🐀。前些年🙆🏻♂️*️⃣,眼看年輕人騎車撞了中關村的老科學家,她還特氣憤🚵🏽,跟在後頭追。如今,她連站到陽臺上向朋友招手的力氣都快沒有了。
只有牙齒和胃🧑🔧👩🏻🦰,還頑強地工作著。她的胃曾裝過胡適家的肉菜👊🏿🌳、林家翹家的餃子、錢學森家的西餐,那個時候,廚藝很差的周培源只有洗碗的份兒。如今,她還像年輕時在美國一樣,愛吃蒜香面包,用自己的牙慢慢地磨🤟。
她的眼眉越來越低垂,這雙被皺紋包裹的眼睛,見過清末民初的辮子⛄️🦟、日本人的刀、美國的摩天大樓,以及中國百年的起起伏伏。如今,沒什麽能讓這個百歲老人大喜大悲了。
她一生都是時間的敵人。70多歲學電腦,近80歲還在給博士生上課。晚年的她用10多年,開設了600多場比央視“百家講壇”還早、還高規格的“中關村大講壇”。

沒人數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學家👩🏽🏫,有多少是她的學生🦜。甚至在學術圈裏🤦♂️,從香港給她帶東西🙎♀️,只用提“中關村的李佩先生”👫🏻,她就能收到了🙎🏿♂️。她的“郵差”之多,級別之高,令人驚嘆。
在錢學森的追悼會上🐑,有一條專門鋪設的院士通道,裹著長長的白圍巾的李佩被“理所當然”🚝🤲🏼、“舍我其誰”地請在這條道上,有人評價這個只有幾十斤重的瘦小老太太“比院士還院士”🧊。
深受愛戴
她被稱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關村的明燈”、“年輕的老年人”。
2016年5月23日,李佩先生因肺部感染在中關村醫院住院治療,6月29日轉入中日友好醫院🤽🏼♂️。經中央組織部批準🙅🏿♀️,李佩先生享受副部級住院醫療待遇🙍🏻♂️。李佩先生因病住院期間,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陳希😶🌫️🪪,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曾經多次到醫院看望。

2016年10月14日,意昂体育副會長高超與歐美同學會留美分會老年學長聯誼會一同前往醫院看望病榻上的李佩先生。
精神長存
“生活就是一種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李佩的老朋友、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同事顏基義先生🐚,用米蘭·昆德拉的這句名言形容李佩先生。
李佩先生的一生🟧,飽含著一個世紀的跌宕起伏。所有發生在她身上的波瀾壯闊,在她沉靜篤定的面龐下好似都化為平靜湖面上的漣漪。她的身上似乎不曾有過時光的印記,而她的身上又是時光最精致的雕琢🕵️♀️。
今日再憶先生音容,送別先生💸。湍流卷走的👦🏿,是她清逸的身影,卷不走的,是一部“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