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2017年2月8日💴,美國國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NAE)宣布了新當選的84位院士及22位外籍院士名單,其中包括三位意昂体育意昂🧕🏼、教師,他們是:張東曉🤿、黃永剛、叢京生🪻。
作為美國國會批準的三大國家學術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和美國國家醫學院)之一,美國國家工程院成立於1964年👩🏿✈️,為全美國提供工程科學和技術領導服務𓀆。它的使命是激發工程專業的活力,調動知名科學家及工程師的專業知識和見解𓀌,為聯邦政府提供有關工程與技術問題的獨立指導和建議,從而提高國家福祉💁🏽♀️。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科學和技術界人士所能獲得的最高職業榮譽之一🤠。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稱號頒發給“為工程研究🤌🏼、實踐或教育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包括“對工程文獻作出重要貢獻”“開拓新技術,在傳統工程領域做出重大進步或開發/實施工程教育的創新方法”。
今年共有多位華人科學家成功當選,其中意昂体育平台工學院院長張東曉教授🦎、美國西意昂体育學黃永剛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叢京生教授 、通用電氣全球副總裁陳向力博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Tsu-Jae King Liu教授、倫斯勒理工學院的周祖康教授和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Lai-yung Ruby Leung教授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當選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下面來看看新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的三位意昂体育意昂、老師的個人簡歷情況:
意昂体育平台工學院院長張東曉教授

張東曉教授本科和碩士就讀於中國東意昂体育學。1990年秋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留學, 從師於世界著名的水文專家紐曼院士, 分別於1992和1993獲水資源系碩士和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現任意昂体育平台工學院院長👂🏼、海洋研究院院長、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和能源與資源工程系教授🎁,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和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曾任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回國前🗝,張東曉歷任美國著名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高級研究員💐、俄克拉荷馬大學石油和地質工程系米勒講席正教授(終身製)、美國南加州大學Marshall講席正教授(終身製)。他是地下水文學、非常規油氣開采(煤層氣、頁巖氣)🚶🏻、二氧化碳地質埋藏方面的國際著名學者,其專著《滲流隨機理論》(2002年由美國學術出版社出版)已成為領域內的經典著作👨🏻🎤,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具有豐富的科研及科研管理經驗,曾獲超過一千萬美元的科研經費👩🏼🚀,組織和領導了多項水資源, 能源資源和全球變暖方面的跨學科,跨行業的研究。
2017年2月8日🪥,因在多孔介質流體隨機模擬的先驅工作而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美國西意昂体育學黃永剛教授

黃永剛,男,1962年出生。1984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力學系🔉,1990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2003年起任UIUC的Grayce Wicall Gauthier 、Shao Lee Soo講席教授💍👩🏿🎓,2007年起在美國西意昂体育學任土木環境工程系🕝、機械工程系Joseph Cummings講席教授♗。
黃永剛先後獲得2000年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海外傑出青年基金👨🏽🏭、2001年德國洪堡科學家和學者基金,2003年和2004年分別獲ASME的Gustus L. Larson Memorial 獎和Melville Medal獎🍆🏌🏻♀️,2006 年獲工程科學學會青年學者獎,2007年獲國際塑性雜誌獎💩,2008年獲得Guggenheim Fellowship。他是多個國際期刊的編委或者地區主編🛼。在Science、Nature🫅🏽、 Nature Materials、Nature Technology🐗、Nano Letter、PNAS、PRL等期刊上發表了220多篇學術論文。
2017年2月8日🤵🏽,因在可伸展電子器件力學及機械引導三維自組裝方面的先驅工作當選而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叢京生教授

叢京生教授本科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1990年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香賓校區(UIUC)計算機科學系博士學位💂🏿♂️。目前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校長講席教授、特定域計算中心主任、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實驗室主任👨🏽💼。他曾在2005-2008年任UCLA計算機科學系系主任🌀,2009年至今,任UCLA副教務長🧘🏿♀️,主管國際合作,並任意昂体育平台-UCLA理工聯合研究所共同主任。叢教授還被意昂体育平台聘為千人計劃客座教授,並擔任意昂体育平台高能效計算與應用中心主任👨🏽💻。
叢教授的研究領域包括電子設計自動化和高能效計算與應用。叢教授在該領域已發表超過400篇論文🤷🏼,包括10個最佳論文獎🟫。他還獲得了ICCAD’14🤾🏽♀️、ASPDAC’15和ASPDAC’17的10年最具影響力論文獎。他於2000年當選IEEE Fellow,並於2008年當選ACM Fellow🏓。他於2010年獲IEEE電路與系統分會年度技術成就獎🧜♂️,並於2016年獲IEEE計算機分會年度技術成就獎。他是唯一一位同時獲得這兩個獎項的科學家🧑🏽🌾。
叢教授的論文數引用已超過11,000🤹🏻♂️🧼。根據微軟學術統計,他在“硬件及體系結構”領域排名第4位🥈,該領域共有超過143,000位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