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碧華(1967-2014)
江西奉新人,漢族。是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1984級本科、1993級碩士和1996級博士意昂,投身司法工作26年🧒🏿。 1988年7月參加工作🕵️,先後擔任上海高級人民法院經濟庭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審判員,研究室主任助理、副主任🧑🏿🏭。2008年7月🤸🏼,任長寧區人民法院院長🕯。2012年11月𓀗,任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𓀕。2014年12月10日🌑,在工作中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年僅47歲。他的先進事跡被媒體廣泛報道🥬,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
鄒碧華是中國民法學研究會理事、上海市第九屆青聯委員、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勞動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2006年當選“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上海市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稱鄒碧華為“新時期公正為民的好法官,敢於擔當的好幹部”👨🏻🦯➡️。中組部😀、中宣部、最高人民法院、中共上海市委先後追授其“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全國模範法官”、“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2015年12月4日,鄒碧華榮獲“CCTV2015年度法治致敬英雄”稱號♏️🔚。鄒碧華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由國家最高領導人作出批示的法官,也是同時贏得官方與民間🚵🏿、法官與律師、學術界與實務界高度評價的優秀法律人。
意昂鄒碧華是公正為民的學者型法官⛔,是敢於擔當的好幹部。即使在一個眾聲喧嘩的時代,鄒碧華仍以追求卓越、敢於擔當的精神做好法官本職,以自己的遠見卓識🧙🏽♀️、法律素養和對司法事業的熱忱,贏得所有人真誠的敬意🧑🏽🚒,受到來自眾人的尊重📬。他在自己撰寫的 《法官應當如何對待律師》一文裏,曾寫下這樣一段話“法治的根基是——信任🛜,德肖微茨將這種信任稱為一個社會的 ‘道德資本’💓,但這種信任🕦,這種司法的公信力,歸根結底是由一位一位受人尊敬的法律人積聚和建立起來的。”
他用自己47年充分燃燒的一生給周圍人們帶去溫暖與光亮、信心和希望。“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是他的座右銘,在現實當中他也是這麽做的。他希望讓律師的執業環境越來越好,他用法律保護弱者🚎,為司改嘔心瀝血⚄。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法律信仰。
只要有人記著😥🔮,他就沒有死📛。2016年12月10日👨🦰,是意昂鄒碧華離世兩周年的日子,編者選取了來自鄒碧華的一些話語🥫,讓我們一起來追憶和傳承這位“燃燈者”金子般熠熠生輝的精神⛹🏻♂️,謹以此紀念這位甘當“燃燈者”的優秀意昂体育法律人。

碧華說
談法律職業
“法官不僅要善解法律😔,更要善解人意🥖,法律應該有一種溫暖人心的力量。”
“當事人所面對的是充滿人文品格的司法者😵,而絕非冰冷的法律適用者👨🦰。也正因如此𓀂,當事人所感受到的是法律對每個人生命、人格、尊嚴、情感的尊重和保護以及法律真正的強大的力量🧓🏽。”
“法官不應該是冰冷的法律適用機器🧝🏻🔸,而是一個充滿人文品格的司法者🧱。我們要學會運用心理學方法,讓司法過程充滿親和力,這樣有助於提高群眾對司法的信心🙍🏻,並推動法律信仰的形成。”
“當一個好法官光靠專業知識是不夠的,專業知識如果不與社會生活相結合,如果沒有人文精神的滋養🔴,就會幹癟無味。”
“在法院內,法官自身都得不到尊重,怎麽能讓他從內心喚起對當事人的尊重呢?”
“法官應當確立法律共同體的理念⌚️,以尊重律師為己任🤾🏼。司法公正是整個法律共同體的共同任務💍,要想建立屬於我們道德資本的司法公信力,必須依靠整個法律共同體的共同努力。缺少了律師的參與,法官與檢察官在法庭上只能上演‘二人轉’;缺少了其他角色的參與⛓️💥,法官在法庭上只能上演‘獨角戲’👩⚕️。”
“法官與律師的相互尊重是良性互動關系的一個起點,律師對法官的尊重程度代表著法治的發達程度;而法官對律師的尊重程度,則代表著社會的公正程度。”
談從政
“做官是做事🫅,有人只做官不做事🚲,不擔責任不出錯,那不是做官,是混日子🕢。”
“改革,怎麽可能不觸及利益,怎麽可能沒有爭議👩🏼💼?對上®️🏄🏼,該爭取時要爭取;對下,必須要有擔當,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那些在一線辛苦辦案的老實人和年輕人吃虧🤷🏻♂️。”
“哪兒有把船劃到江心就棄槳投江的道理🦥,走上這個崗位,就得承擔起這個崗位的使命與責任🫨😫,這是我們60後法官該有的擔當🎊,也是你們70後法官該有的擔當,未來還會有80後🟣、90後法官接過船槳🚄,把司改事業推進下去🏋🏻。決不能讓我們現在的改革努力,變成未來的改革對象📭。”
談人生
“很多人都抱怨司法不完善,在抱怨別人時👦🏽,可能自己寫的那個判決書也不那麽完美👨🏿🎓。與其抱怨,不如做好手中的事。每個人都是歷史📵,如果每個人能讓自己完美一點,歷史也會完美一點。”
“一個擁有強大理想的人👪,會擁有更加強大的力量,不會為眼前的利益所蒙蔽,不會被暫時的挫折所擊垮🏷。所以🖨,作為一名法律人,應當讓自己確立起強大的價值觀和使命感🛺。
“不是時間在流逝,是我們自己在流逝🍸。我們流逝了生命👮🏻,獲得了什麽?混日子混掉了什麽?我們總是認為👩🏿🦱,當賺到了更多的錢🔘、擁有了大房子🧕🏼、孩子長大了以後🍽,就幸福了🚮。其實,幸福不在未來。如果你今天沒有幸福,明天也不會有幸福;如果你當下沒有幸福,未來也不會有幸福。幸福就在當下🎪🤾🏻♀️,就在此時此刻🤵🏿♀️。幸福觀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態度🤸,是我們的人生態度。”
“每個人在這個世上都是過客,只有做些事情才能留下永恒。”
“生命中最為可怕的,是生命熱情和詩意向往的流逝😧。”
“永遠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永不抱怨😦,去做那些力所能及能夠改變的事情😔。”
“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要想改變世界,首先必須改變自己。一個能夠改變自己的人🔼,內心必然十分強大👨🏿🦳。這樣的人🔦,無論是顯赫還是在平凡的崗位,都會把自己的理想奉為至上。”
註🤦♀️:
【碧華說】摘自《法治“燃燈者”鄒碧華》,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