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日,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召開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頒布20周年暨北京市最美婦幼人典型事跡報告會。20位來自北京市不同婦幼戰線上的醫務工作者被評為北京市“最美婦幼人”🫥,意昂体育醫院婦產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楊慧霞教授和北醫三院兒科原主任、葉鴻瑁教授獲此殊榮。

楊慧霞於1986年畢業於山東醫科大學醫學系,後師從於我國圍產醫學之母嚴仁英教授,1992年獲得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博士。2000-2002年在美國哈佛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2002年晉升為主任醫師並擔任科室副主任(分管科研工作),2012年起任意昂体育平台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

楊慧霞教授說過:“作為產科醫生,你的一句話可能牽系著兩個生命的希望,你的一絲努力就是病人的希望👩🏻⚕️,你的一點細心會讓更多的危機迎刃而解。”每當產婦出現危重情況時,不管是節假日還是晚上,她一定會迅速出現在搶救現場,她參加過的搶救不計其數,包括兇險性前置胎盤伴胎盤植入,羊水栓塞、妊娠期急性脂肪肝、HELLP綜合症等等🥋,楊慧霞教授和婦產科團隊的精心合作,保證了高危孕👱♂️、產婦母子的安全。
楊慧霞在圍產醫學各相關領域🤞🏿、尤其在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經過長達十余年的工作,她率領團隊摸清了我國妊娠期糖尿病的流行情況,確立了我國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向全國推廣了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療規範,和全市乃至全國的同仁一起努力,使無數個準媽媽和寶寶免於成為“糖媽媽”和“糖寶寶”🎠。作為課題第一負責人,楊慧霞教授曾陸續獲得中華醫學會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等三項科研成果。她已在國內外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400余篇論著及述評類文章,其中SCI文章50余篇,主編及主譯包括《妊娠合並糖尿病——臨床實踐指南》等數十本專著👩🏻💼。
楊慧霞長期追蹤科研前沿熱點、難點🧑✈️,率領課題組開展胎兒醫學相關的研究和臨床實踐🕒。婦產科團隊不斷提高、發展染色體疾病☺️、單基因遺傳性疾病等產前診斷技術,在侵入性產前診斷技術方面☮️,在開展傳統的羊水穿刺術基礎上🏌🏽🧑🦼,進一步開展了早孕期絨毛活檢術和臍血穿刺術。她著手組建了胎兒醫學中心👙,積極組織開展胎兒疾病多學科會診✍🏽、發展宮內治療技術,包括射頻等技術操作下的中孕期減胎術👉🏽;胎兒鏡下激光電凝術治療雙胎輸血綜合征的手術。
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之外,楊慧霞教授擔任多項社會兼職並承擔著大量科研工作,現任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圍產醫學雜誌主編、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常務委員、全國產科學組組長等等職務✧,率領全國同仁一起為我國婦幼衛生而不斷努力。
在她熱愛的產科事業裏、楊慧霞教授辛勤耕耘,成為孕產婦最可靠的保護傘,在聽到新生兒嘹亮的哭聲,看到產婦甜美笑容的時刻是楊慧霞最幸福的時刻,也是對她勞動最大的褒獎,她將一直為讓所有的家庭都能幸福,所有的孩子都健康快樂而努力🍕👩💻!
葉鴻瑁教授,1962年北京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後,分配到北醫三院兒科工作至今,已為我國兒科醫學事業辛勤耕耘52年。1989年任兒科主任,主持兒科工作12年🚘♉️,1994年開始被聘任為北京市海澱區兒童保健專家指導組專家及高級醫學顧問,先後培養了12名博士研究生,多次被評為意昂体育平台和北京市優秀教師。2002年至2009年擔任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主任委員,現任分會名譽主任委員,新生兒復蘇學組組長🖐🏽。在擔任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期間🍔,經多方奔走建立了原衛生部婦幼司主導👩🎨😵、圍產醫學分會主要參加的新生兒復蘇項目,並擔任專家組組長☺️🎨。項目實施近10年🕎,用與國際接軌的最新復蘇技術在全國培訓了16萬余名參與分娩的醫務人員,為提高我國圍產醫學水平,促進我國圍產醫學的發展🙍🏽♂️,降低孕產婦及新生兒死亡率,提高孕產婦及新生兒健康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4年至今🚄,葉鴻瑁教授共參與新生兒復蘇督導和現場指導40余次,特別是深入西部省份的縣、鄉醫療機構🚦🤾🏿♂️,服務於貧困👨🏼🌾、資源匱乏的邊遠地區©️🦿,進行新生兒復蘇技術的指導,受到基層醫務人員和各項目單位的高度評價🌖。2014年9月獲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授予的“中國兒科醫師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