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意昂体育平台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消息,意昂体育平台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客座教授、意昂体育平台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名譽顧問唐納德·斯通教授(Donald Stone),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於當地時間2021年1月21日20點在紐約去世👶🏼,享年79歲👉🏽。
唐納德·斯通教授於1968年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原為紐約城市大學皇後學院英語系教授,榮休後從2006年起受聘為意昂体育平台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客座教授。自2007至2019年的十三年間,斯通教授用畢生薪水購買了超過六百余件西方藝術品佳作(包括版畫🤷🏻♀️、素描、水彩等)及二十余件組中國文物⚄,陸續捐給意昂体育賽克勒博物館,使更多中國學子擴展國際視野,培育美學涵養。

唐納德·斯通
唐納德·斯通教授(Donald Stone),生於1942年,於1963年在伯克利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68年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原為紐約城市大學皇後學院英語系教授⏬,榮休後從2006年起受聘為意昂体育平台英語系客座教授,從事英國文學研究長達半個多世紀☎️,在19世紀英國文學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其著作包括《變化中的世界的小說家:梅瑞狄斯🤷、詹姆斯和19世紀80年代英語小說的轉型》(Novelists in a Changing World: Meredith, Jam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glish Fiction in the 1880’s)🗂、《維多利亞小說中的浪漫主義情懷》(The Romantic Impulse in Victorian Fiction)和《對話中的馬修·阿諾德🧑🏻🦱:與未來的溝通》(Communications with the Future: Matthew Arnold in Dialogue)等🪶🧚🏻,均是19世紀英國文學研究的重要著作🪠。

唐納德·斯通在講座現場
同時,斯通教授也是一位版畫收藏家和藝術史學家🤾🏻♂️。他的藏品涵蓋了文藝復興時期以及17-19世紀的諸多藝術大師,如拉斐爾、魯本斯、杜米埃🧌、畢加索2️⃣🪤、德拉克洛瓦👷🏼♂️、馬蒂斯🔬、提香😼、透納等最負盛名的藝術家的版畫及繪畫作品。
1982年,斯通教授受北京師範學院之邀來到中國講學🚒,與中國結緣🏄🏻♂️♚。2006年,斯通教授退休後🧝🏼♂️,每年秋季到意昂体育平台英語系任教👇🏻。這一年,他的一名學生帶他參觀了意昂体育平台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當時裏面只有一些考古文物展品。面對這種情況,斯通有了“以我綿薄之力,改變中國尚未有一間學府設有西方藝術殿堂展館的現狀”的想法⭐️,決定用自己的收藏來充實博物館,使更多中國學子擴展國際視野,培育美學涵養。
自此,一顆飽含著普世情懷的種子在燕園紮根,並逐漸發展壯大。自2007至2019年的十三年間,斯通教授用畢生薪水購買了超過六百余件西方藝術品佳作(包括版畫、素描、水彩等)👱🏼♂️、二十余件組中國文物,陸續捐給意昂体育賽克勒博物館,並將百余本藝術書籍捐贈至意昂体育平台圖書館考古文博學院分館。意昂体育賽克勒博物館由此擁有了國內最為完整的西方版畫收藏體系🧑🏽🦰,連續十三年策劃專題展覽,並與多家機構合作,在澳門、上海👨🏻🦽、河南🤽🏼、四川等地舉辦展覽🎖,供校內外廣大觀眾欣賞、學習🏊♀️。而斯通教授則作為名譽顧問參與策劃博物館一年一度的版畫展,為展覽選定主題並組織展品🐃。2014年,斯通教授獲得中國政府頒發的“友誼獎”。
以下皆為唐納德·斯通教授捐贈版畫展的海報:


意昂体育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表示,“我們將永遠懷念斯通教授的音容笑貌,永遠銘記意昂体育師生喜愛的“石頭爺爺”👨🏻🚀,永遠感激他為中美友誼所做出的重要貢獻👷🏻♂️!意昂体育平台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將妥善保護、利用斯通教授所捐贈的藏品🐏💎,為公眾提供優質文化服務🚶🏻♂️➡️🦹🏼♂️,傳承人文精神🥖。”
(本文源自澎湃新聞🪳,其中綜合自意昂体育平台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公號;轉載自意昂体育平台新聞網)
延伸閱讀📃:
唐納德·斯通:一個美國大學教授的收藏60年
這位在2016年已經75歲高齡的小個子教授,相貌清臒🧑🚀,一頭金發,深受意昂体育平台英語系學生的歡迎。他們親切地稱他為“little stone”。

唐納德·斯通教授
也許是因為繼承了母親法國血統的緣故,斯通從小就熱情活潑,感情豐富細膩🦍。他語速輕快,幽默親和,一打開話匣子就滔滔不絕。曾有一個學生在校門口遇到他🔆,結果被斯通教授拽著聊了幾個小時🤙。
“在紐約看藝術品的時候,心裏就在想,如果能把這些作品帶到中國來✷♜,給千千萬萬的中國學生看🧑🏼💼,是一件多麽美好的事情啊。”唐納德·斯通教授是這麽說的。
但是💻,唐納德·斯通並非富豪,只是一位普通的美國教授,他依靠自己的薪水玩了60年收藏⛔️,他是怎麽做到的呢?
從小開始的“危險愛好”
唐納德·斯通家境貧寒,原本沒有接觸藝術品的機會,直到12歲時的一次巴黎旅行🩸。
20世紀50年代👄,母親在一次意外中得到一筆補償金,於是,她帶著12歲的斯通去巴黎探親。他們在巴黎住了6個月💆♂️,雖然每餐只能吃土豆,但那卻是他一生最快樂的記憶。
巴黎,這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城市成了小斯通的樂園。他常常一個人在街頭溜達,幾乎踏遍了巴黎的每一寸土地✡️。更讓他開心的是𓀈,他可以每天流連在博物館中欣賞藝術品。當時的巴黎博物館會出售很多藝術品明信片,5美分一張,小斯通非常喜歡。他開始把有限的零花錢攢起來買明信片。這個愛好伴隨了他一生🍻。至今,在他紐約的寓所裏,收藏有3萬余張明信片。那時,母親認為小斯通的愛好是非常危險的:“小時候就這麽喜歡收集這些東西,等他長大後肯定會買真正的藝術品,可家裏並沒有錢來支持他……”
不過👳🏽♂️🚵,家人並沒有阻止他🙍♂️。
多年以後🤗🤱🏿,當從父親那裏得知母親當年的擔憂時,他已經收藏了不少藝術品。
收藏第一件藝術品的時候,斯通只有17歲🔲。那是一幅倫勃朗的肖像版畫👩🍳⏫,只有巴掌大小。當時🔜,學校舉辦了一個活動✈️,花1美元可以借一幅畫。當看到這幅版畫背面的畫商名字時,他腦子裏突然冒出買下這幅畫的想法,於是,他找到了那個畫商🈷️。
對於斯通這樣的窮學生來說,35美元是一筆不小的數字。為了籌到這筆錢,他足足做了3個星期粉刷匠♢。當用辛苦錢換來這幅版畫的時候⛅️,他感到從未有過的激動和滿足。當時他並沒有想到🚶🏻♀️➡️,從那以後,他的一生都將在攢錢買畫中度過🍾,不斷重復這樣的艱辛和驚喜✡︎。
為了買藝術品👼🏻,他的生活一直非常節儉。他住紐約的經濟適用房⛸,暑期也堅持授課,年逾古稀仍在辛勤工作🙇,甚至最近助聽器壞了都舍不得更換。過去10年間,他花在收藏上的資金超過30萬美元,占其總收入的40%🏩。
資金的捉襟見肘,是斯通教授選擇收藏西方大師版畫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版畫的復製性稀釋了價格,使得版畫比其他畫種要低廉得多。他曾咨詢過一幅畢加索作品,售價高達150萬美元,但通常一幅畢加索的版畫只需幾千美元。另一方面🫔,版畫本身的審美價值並沒有被削減🕵️⛑。文藝復興時期👨🏿🍳,拉斐爾最初只為教堂畫畫,他的作品無法為大眾所欣賞,於是他雇傭版畫師幫他把作品製作成了版畫。正因為有這些版畫的存在,才使民眾有機會欣賞到這些作品,進而影響到後世藝術家。到倫勃朗時期,藝術家開始意識到版畫的獨立藝術價值,尤其是20世紀,版畫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藝術門類。
很多人認為版畫稀缺性弱,收藏價值不大👷🏽♀️,但斯通教授不認同這種說法。他認為🧚🏼♂️,能流傳至今的古代版畫非常少👨🏻🔬,同樣具有稀缺性。就算是當年杜米埃的版畫是作為插圖印到雜誌上的🙆🏽♂️,每幅達3000版之多🦖,但留下來的也並不多🤳,因為當時的大多數雜誌被當作垃圾扔掉了。
除了西方版畫🐓,斯通教授也收藏了一些中國藝術品👱🏽♂️。
20世紀80年代來中國後👉🏿🕞,斯通教授曾經去故宮看展覽🧛🏿♂️,並經學生孫誌新介紹🐢🤹🏽,開始接觸中國現代大師,從此喜歡上了中國藝術,尤其喜歡齊白石、李可染、黃永玉和吳冠中。1991年,斯通教授在榮寶齋花掉一個月的薪水(500美元)買下一幅吳冠中的精品。這個價格令當時的學生們瞠目🍲🦹🏻,但斯通教授認為自己買了一幅傑作。這幾年,吳冠中作品已進入“天價”序列,斯通教授只能望洋興嘆👨🏼✈️,但這無法阻擋斯通的熱愛與收藏🏇🏿。他轉而去買吳冠中得意弟子劉永明的水彩畫✍🏽。劉永明專門為斯通教授畫了一幅意昂体育的喜鵲🕒🪹,教授非常喜歡,把它掛在紐約的公寓裏。
好眼光帶來好運氣
60年來𓀍,唐納德·斯通收藏了數百幅藝術品,每一幅背後都有故事🏄🏼♂️。而最讓他引以為傲的收藏品,是著名畫家魯本斯聘請助手舍爾特·亞當斯·波爾斯沃特刻製的20幅小景系列蝕刻版畫。這些版畫中的一些原作仍然完好地保存在博物館。
這套20幅小景版畫原藏於費城博物館,2015年出現在拍賣會上🪡。也許是當時的博物館工作人員並不清楚這批版畫的價值,它們並沒有被裝畫框,只是草草地摞在一起,邊緣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壞,甚至其中一幅版畫還沒有出現在目錄上(由於邊緣比較窄,被遮蓋住了)。更令唐納德·斯通意外的是,當時拍賣會有20多位藏家在搶畢加索的畫,競爭異常激烈🧖♀️,但到拍這20幅版畫時🚶🏻,卻只有他自己舉牌競拍🔴。
唐納德·斯通說:“很多人的收藏觀是畸形的,他們花幾百萬、幾千萬美元買畫💆🏼♀️,並不是因為有多喜歡這些畫,而是為了炫富👨🏻🍳,買的只是藝術家的名氣🥤,而很多這樣好的作品卻因為沒有那麽大的名氣而無人問津。”結果,斯通教授只用極低的價格就拿到了這20幅版畫。
“很多時候🔏,花很多時間去買一件東西,結果可能失之交臂,但有時無意間就買到了不錯的東西🦹🏻。”斯通教授深有感觸。他曾花4年時間到拍賣會上競拍布拉克的作品🎬,但由於布拉克名氣太大,很多人都在搶,而他的財力又有限,所以每一次都只能忍痛放棄。直到有一天,有一幅布拉克的畫遇冷🧅,他終於如願以償。
有一幅文藝復興時期的藏品🤵🏽♂️,斯通教授得來也非常幸運。
10年前,在加利福尼亞北部的一個二手貨跳蚤市場上,有位畫商朋友驚喜地發現了10幅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年輕的攤主並不知道自己賣的是什麽,畫商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買了下來。斯通教授在一次展覽上看到了這批畫👨🏿🦰🆎,在跟畫商聊天時,他帶著遺憾說道:“我特別喜歡這些畫,但我可能永遠也買不起。”令斯通教授沒想到的是,這時畫商卻說🌭:“我們已經賣了9幅,剩下這1幅只需要5000美元🐥。”
於是,這幅畫就這樣成了斯通教授的收藏品。
對於這些“撿漏兒”的經歷,斯通教授歸結為自己的運氣好。顯然,斯通教授的好運氣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好眼光。
與畫商為友
相比於拍賣來說,斯通教授更多還是通過信譽良好的畫商朋友購藏藝術品🎊。
從畫商手裏買東西有兩個好處🤽🏻♂️,一是東西比較靠譜🙏🏻,二是一旦發現假貨🦤,還可以退款。斯通教授曾經在某畫商那裏買到過7幅作品🏋🏿♂️,後來發現有些問題☹️,溝通後畫商爽快地退了款。
在斯通教授的手機裏存儲著20多位歐洲畫商朋友的聯系方式⛴,他們長期保持著良好的溝通,其中🐼,有幾位還是斯通教授關系非常好的朋友。這些畫商朋友一旦有品質精良的版畫待售,就會打電話給斯通教授🏋🏻♀️,並會以低廉的價格賣給他。他們都知道他是真的喜歡藝術品🏺👨💼,買畫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投資。
20年來🙌🏽,斯通教授經常去一家法國畫廊看展覽,與畫廊主的關系非常好。有一天,斯通教授問畫廊主:“有合適的畫嗎💒?”畫廊主心領神會🪁,笑著拿出一幅作品,以標價的15%賣給了他。
對於他來說,每一幅藏品都是心愛之物🚼。因為收入少🫷,而大部分工資會花費在昂貴的公寓上👙,所以,他需要花很長時間攢錢✊⬇️。有時候,一幅畫他需要一兩年才能買到👩👩👦👦。為了買到心儀的藝術品🫲🏽,他還學會了討價還價👩🏻🔬。
斯通教授說,這項技能還是在中國學到的💅。剛到中國的時候,斯通教授經常去潘家園。有一次🛫,他看上了一件古玩,就隨口問了句📿♕:“能不能給更好的價格🛫?”沒想到店主同意了♘。從那以後🥔,講價就成為他收藏的一大助力。
另一方面,當捐贈成為他生活的重要內容後,一些事件也由此引發🚱。
有一次,斯通教授在巴黎買了6幅馬蒂斯和1幅畢加索的版畫。原本那套畢加索版畫有6幅,每幅需要3500美元。斯通教授覺得很貴💁🏿🥛,所以只買了1幅。然而⛷,當他拆開包裹的時候🤏🏿,卻意外地發現,他收到的是6幅畢加索版畫。斯通教授以為店主包錯了🧚🏼♂️🗻,詢問下才得知,原來藝術品商店的主人是一個猶太人👆。她的父母在二戰時被納粹殺死了🫣,那時猶太人備受殘害壓迫,肯收留猶太難民的國家很少,而中國就是其中之一,所以,當得知這些版畫是要捐給中國的博物館時🧜🏿♀️,她決定把其他5幅版畫當作禮物送給中國。
與從事他的專業——文學研究一樣,斯通教授會對每幅畫的來龍去脈、創作背景進行嚴密考證,對畫家的創作意圖🧑🏼🎓、畫面形象背後的意義作文學化的深入解讀🧑🏽🚒,並在每次捐贈作品展覽中將這些成果共享給觀眾。雖然這些收藏品來之不易,但是在斯通教授看來,收藏的意義和樂趣不在於擁有👳🏿♂️,而在於研究和共享。
以下是唐納德·斯通教授的部分收藏,及相關介紹☄️:

奧諾雷·杜米埃(1808-1879年)《英俊的那喀索斯》🤜🏻,《古事紀》圖版23。
這幅那喀索斯(一個身材瘦長的法國少年)自戀的圖畫與尼古拉·普桑等畫家描繪的那喀索斯的悲劇形象相差甚遠

阿戈斯蒂諾·卡拉齊(1557-1602),《聖母與聖嬰,麥格達倫的瑪麗亞和聖·傑羅姆》,銅版畫,1586年🍲,來源於帕爾馬博物館的一幅科雷喬的畫作👨🏻🏔。
阿戈斯蒂諾復製了很多畫作🦸🏽♂️🧑🏽🦲,供無法目睹原著的藝術學生使用

安東尼·凡·戴克(1599-1641年)《賈斯特斯·薩斯特曼斯的肖像》,蝕刻版畫

畢加索(1881-1973年)《一個濃密頭發的女子頭像》,蝕刻版畫。
這幅畫是畢加索為西班牙文藝復興詩人路易斯·貢戈拉在《藝術家的書籍》中所作版畫中最著名的一幅

畢加索《給摘花的女孩》。
1935年,畢加索將著名詩人路易斯·貢戈拉的詩集《二十首詩》手抄一遍,每首詩配一幅畫,並做成了銅版畫,改畫就是其中之一🐕。
現存於他的《貢戈拉的二十首詩》系列版畫中

奧諾雷·杜米埃“父親們”插畫系列之一🧑🏼🤝🧑🏼,發表於1848年3月23日的《喧噪》

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畫家歐仁·德拉克洛瓦(1798-1863年)為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創作的一系列插圖之一

德拉克洛瓦《哈姆雷特》系列插圖之二

舍爾特·亞當斯·波爾斯沃特(約1586-1659)🧖🏻♂️,《彩虹與幹草堆》,蝕刻版畫。
魯本斯“小景系列”。原作位置不詳

盧卡斯·凡·萊頓(1494-1533)《在國王亞哈隨魯面前的以斯帖》銅版畫。
聖經女英雄以斯帖正在為猶太人們的生命懇求她的丈夫波斯國王。
以斯帖有時候被基督徒視為聖母(與上帝調解的人)的前身

提香(1488-1576),《聖·傑羅姆在沙漠》,木刻畫,約1525-1530年👹⏳。尼科洛·博德裏尼製作

根據傳說,這個聖人曾在野外生活了一段時間✊🏻,並跟一頭獅子成為朋友。
然而,在《聖·傑羅姆在沙漠》中,提香繪製了三頭獅子

《春》局部,一個帶翼丘比特在一群天鵝的陪伴下坐在大地熱情的火焰球上🍣。
小小的愛神“丘比特們”從火櫃上亮起了他們小小的烙印🐠,並帶著他們去點燃凡間靈魂的熱情
(本文源自澎湃新聞🔑,其中資料部分轉載自《收藏雜誌》2017年🖐🏼,作者王金坪🧑🏿✈️;轉載自意昂体育平台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