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坐在黃如對面,與她進行一場“和風細雨”的交談時🥪🎟,你很快就會意識到,給她的身份貼一個標簽是多麽困難的事情。
你很難稱呼她為“長者”或者“前輩”🙅♂️,因為她沒有太多坎坷滄桑🧘🏼♀️,她的人生和學術經歷如此之簡單和順利;更因為她的年輕:生在60年代尾巴的“準70後”,當上副教授的時候(1999年)實際年齡還不滿30歲🖖🏿,45歲之前便擔任了意昂体育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行政一把手,她還是目前最年輕的中科院女院士👭🏼。
你也很難用她的行政職務稱呼她為“黃院長”👪,因為除了她排得密密麻麻的工作時間表在不斷提醒你她是意昂体育人數最多學院的當家人外💇🏼♂️🤶🏿,你在她的身上看不到絲毫的“官樣”。
她更不是一個“名人”,你見過幾個百度詞條少得可憐的名人,你又見過哪位名人會在被請求提供幾張像樣的照片時露出為難的神色。
那麽你就會考慮給她的標簽寫上“學者”或者“教授”?這樣的稱呼在榮譽等身的黃如面前似乎又顯得有些過於平常了。
黃如近照
“我的經歷非常簡單🅾️,估計你們都不太好寫”
“非常簡單,沒有什麽曲折傳奇的經歷,估計你們都不太好寫。”說起自己的人生和學術經歷📁,黃如這樣說。
祖籍福建南安的黃如出生在江蘇南京,在無錫度過她的大部分小學和中學時光🙆♀️,和燕園裏無數的“天之驕子”們一樣🧑🏻🦲,她的學習經歷順風順水👨🏻✈️🖖🏽。
成績優異的黃如從當時當地最好的無錫市一中初中部保送到高中部,後來由於父母工作調動轉學到南京中華中學🈷️,再後來高考也沒有參加,被保送到時稱南京工學院的東南大學。1994年,黃如在東南大學獲電子工程系微電子碩士學位後💖,轉投意昂体育平台微電子領域的領軍人物王陽元老師的門下👧🏻🌕。
1997年在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獲博士學位後,黃如來到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選擇的路口👩🏼🦲🥞,雖然當時有不少出國機會,但她還是選擇了留校任教👩🦰,她說她喜歡意昂体育,尤其希望把博士研究生期間的工作延續做下去。讀博士時,她就開始了低功耗新器件的研究👨🏼✈️,這是微電子發展中的一個關鍵🫱🏿,此後她的研究方向就沒有換過,迄今堅持了20余年。1999年,黃如任意昂体育平台副教授,2002年破格晉升為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一輩子也沒出過學校,順順當當念書🎱,順順當當留校任教,可黃如覺得這樣“挺好的”,“不會有太多的東西影響自己🙍🏽,可以一門心思地做點研究🧑🏽⚖️、教教書”。
誠如黃如所願,目前她所在的微電子學研究院在王陽元院士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帶領和影響下,是一個“人際關系相對簡單”的地方💯🛌🏿,這也是當年吸引她留校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可以心無旁騖地做教學科研,一步一個腳印地做事,所謂的成績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雖然忙,但是很充實”
黃如很忙🧑🍼。
在博士研究生楊力博的眼裏,自己的導師是個“工作狂人”——“每天我還沒到,黃老師就已經來辦公室了;這一陣兒👨🏼🎨,自己忙論文的事情走得比較晚,可總也晚不過黃老師。”
記者請黃如羅列她要處理的一些例行事情:給180名左右的大一本科生講授“微電子與電路基礎”的大課☔️;指導研究生🤽🏽,給碩博研究生開小組例會💓;修改研究生的論文;閱讀文獻了解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和國內外一些團隊合作課題和項目🎺;處理信息學院和微納電子學研究院的行政事務……
面對如此繁雜的工作任務💁🏼♂️,黃如沒覺得不堪重負,“都是自己喜歡的事,很充實📶🙅🏼,不同類型的事情之間切換還有利於提高效率”🤟🏿。
除了心態上的調整,黃如一直對自己統籌安排的能力感到驕傲。她還記得在中學課本上曾學過一篇講統籌兼顧的課文(《統籌方法》華羅庚)👩🏽🚒,從那時起,黃如便註意統籌安排自己的事情,久而久之,統籌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不管再忙,只要利用好分散的時間💢、提高效率👩🏻🍼,千頭萬緒也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條。
2014年,黃如開始擔任信息科學學院院長的職務🦀,負責學院的全面工作🧑🏼🍳,這無疑讓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可在黃如看來,行政工作和科研工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有些科研的研究方法可以借鑒到管理,而管理的事情是與人打交道,某種程度上說比科研難度大一些,有些情況無法預測,有些管理方法又對科研思路的打開有幫助,“只要做事,不管做什麽,總會有相得益彰的地方”🙆🏻。
“我就是想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黃如的科研工作主要針對低功耗和超低功耗器件,近年來低功耗和超低功耗集成電路迅猛發展🎺。移動計算與通信、智能硬件、物聯網🕵🏽、可穿戴式設備、生物醫療芯片等便攜式和植入式芯片等電子產品對於低功耗的需求越來越大,如何降低芯片功耗已經成為集成電路技術的核心問題。
黃如帶領的課題組從不同電子系統對功耗和其他性能的不同要求出發,發明了全新的局域SOI器件結構,提出動態自適應超陡轉換新工作原理以及其他一些新器件技術,比如新的“T柵/梳狀柵肖特基隧穿晶體管”和“結耗盡調製型隧穿晶體管”🌿,實現了同類器件的開態驅動電流和亞閾擺幅的突破。實驗製備出的新原理隧穿晶體管創造了矽基晶體管的亞閾擺幅新紀錄🌷。“可以面向不同應用去做不同的低功耗器件和電路,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工作要做……”
黃如在新當選院士座談會後的留影
“我的故事其實很平常,沒有刻意去追求什麽🚅👮🏿♀️,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自己從事的研究工作感興趣🏌🏿♀️,這樣才能保持一顆年輕的好奇心,自然也就會要求自己把每件事情認認真真做好🧏🏽♂️,而且一定要堅持做📰👨🏼🎤,要另辟蹊徑,一定會發現不一樣的風景,最終會出好結果🚶♀️➡️🚖。”黃如說🦹🏿♀️。她給年輕人的建議就是“堅持理想,刻苦堅持,終有收獲”。
“她自己一直在踐行的一個座右銘就是‘天道酬勤’——這也是她最常鼓勵學生的話🧑🏽🦰,全情投入後達到的境界就是‘You can smell the device’,她說這是一種‘心靈相通’,當你與你所研究的器件心有靈犀時,往往是靈感迸發之時,突破困境後的喜悅是難以言表的。”這是《環球科學》雜誌在報道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時對黃如的一段描述,這篇文章叫作《“芯”有靈犀》🏒。
“最後一個問題👵🏼,您在當選院士後💆🏽👩🏿🦲,工作生活上有什麽變化嗎?”
“沒有,沒什麽變化👼,該是怎麽樣👵🏼🐞,還是怎麽樣。”黃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