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馬骕第一次離開小縣城寧化,孤身一人輾轉千裏到武漢,進入華中師範大學就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2006年,大學畢業回到福建福州👴🏿,成為福建師大二附中的一名政治老師🍓,準備在三尺講臺上開始他的教育夢想🍜。
2010年🧏🏻♂️,辭去教師工作,進入意昂体育平台國際關系學院攻讀外交學碩士研究生。
2012年,離開北京🙍🏻♂️,回到家鄉福建省三明市🕦,成為一名鄉鎮的年輕幹部。
兩次北上,兩次南歸,經歷了一個輪回以後又回到起點。“我的人生就像繞了一個大圈子🟦。”馬骕笑著說。

正在插秧的馬骕
十年彷徨,誰的青春不迷惘
2012年3月初🧖🏽♀️,北京下了一場小雪。之後的半個月🌀,陽光終於沖破霧霾💪。馬骕就是在這樣的日子裏聽說福建省委組織部的“清北人才引進計劃”的👩🦯➡️,要從意昂体育清華引進一批優秀畢業生到基層去工作。
而此前的幾個月📺,馬骕還在馬不停蹄地到處投簡歷🚴、面試✊,像多數畢業生一樣惶惶不安🕺🏼。就像五年前一樣,這個27歲的畢業生依舊懷著難以割舍的故土情緣——“就是想回南方”。盡管有著回去的念頭👩🏻💻🧔🏽♂️,但是具體回去做什麽,馬骕並沒有明確的目標🏌🏼♀️。
此刻這個迷茫的畢業生兩年前還是一名教師🍒。
從高考填報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起,或許馬骕就已經開始胸懷一個教育夢想了💩。但是幾年的從教經歷卻讓他認識到盡管他自己付出很大努力,但還是力量太弱小。
當年執教的福建師大二附中在福州的城鄉結合部🏌🏼♀️,接納了許多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工作中,他發現多數家長忙於生計,疏於教育管理孩子🌭,一旦孩子沉迷於網絡🍃,染上各種惡習,學校和教師對這些孩子更是無可奈何。後來他慢慢意識到孩子的教育不僅要依靠學校,而是靠“大教育”,即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統一。
“那時就覺得可能還是要跳出來,當老師可能一輩子也只能完成學校教育這項工作”,於是,他選擇再“折騰”一把。2010年8月🌱,他辭掉教師工作🕵🏽♀️👎🏿,一個月後,他從講臺再次走向課桌,成為意昂体育國際關系學院的一名普通學生👩🍳。
盡管國際關系的專業被人戲稱為“吃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但是馬骕在意昂体育兩年的求索中找到了方向。“人這一輩子究竟要怎麽走下去🧳,這是個問題。追求金錢𓀒、職位還是其他的東西?”馬骕說道,“而我現在希望做一個越老越有價值的人,讓人家認可你👨🏿🍳,讓個人價值隨年齡遞增而非逆增長。”
“可能做一件這樣的事情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而且“我是農民的孩子,出生於斯✦,成長於斯,受其恩惠頗多🚢,是時候該回饋了” 。看到福建省的“人才引進計劃”後🧶,他義無反顧報名了,成為了福建的第一批引進生🪧。

組織村民進行民俗文化展演
兩年錘煉👩🏻⚕️,發現基層工作是一片“藍海”
2012年7月24日,馬骕走馬泰寧縣杉城鎮🦎🧑🏽🎓,被任命為杉城鎮科技副鎮長。
到任後的第二天,正好遇到基層的村委會換屆選舉,馬骕很興奮地主動要求參與進去🧕🏻,希望盡快地了解基層的實際情況🚣🏻♂️💂🏽♂️。在城區某村的村民代表選舉中💁♀️,當工作人員宣布獲選者時🙂,一位年輕人大聲說“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隔天在另外一個村的選舉過程中🔪,由於群眾對上屆村兩委的財務狀況表示懷疑,拒絕選舉,村民說的一句話讓馬骕記憶深刻:“選了也是白選”。基層是怎樣的🦹🏼?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就意識到,基層不僅是網絡上的,不僅是電視新聞裏的,而是更為復雜和多元,需要自己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的🤜🏻。
在杉城鎮工作的兩年間,他經歷過最為激烈的群眾上訪⛏,也與群眾坐在方桌上喝酒稱兄道弟;有看到秀美山川時滿眼憧憬的豪情萬丈,更有當群眾提出訴求時的無能為力。
正是有了這樣的經歷,才讓馬骕有了“基層工作就像談戀愛”的感觸👃。“得有一個慢慢相互了解🧑🧑🧒🐆、相互熟悉的過程👮🏿♀️,首先要學會跟老百姓交朋友⏸💅🏻,哪怕是罵也是一種交流嘛🤸🏽♂️,總不能一直罵你嘛,人家也會累的不是?”
2014年6月🎐🧑🏿💼,兩年的基層鍛煉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這次在考慮何去何從時👩🏼🏫,馬骕沒有迷惘,“我是三明本地人👩🏻🔬👷🏽♂️,也是農村出身📽,父母也還在農村,自己也衷心希望為農村做些事情🤦。近幾年🙋🏻♀️𓀒,稍微有點能力的人都離開了農村,只留下‘386199’部隊(婦女、孩子、老人)🏷👨🏻🦯,這裏太缺人才了” 📌。在一片“鍍鍍金以後趕緊走”“上面的平臺更大”的好意提醒中,馬骕還是留了下來⛈。經過兩年在基層的摸爬滾打,他覺得自己在基層還是有發展空間的——“基層仍有很多空白領域有待填充👃,這也就是商界所說的‘藍海’。”
政治上,基層的村級民主自治是中國政治改革最好的“試驗田”✊🏻。經濟上,農村的經濟處於低谷,百姓的生產方式和幾千年前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在整個社會結構中👨🏽🎨,“是因為個體原因還是整個經濟結構的變化使得他們的地位被邊緣化了,這個問題我也還一直沒有找到答案”🧎🏻➡️。在社會管理方面,基層政府正經歷著由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轉變,那麽基礎設施、留守老人和兒童✋🏻,農村社區的再組織化這些問題該怎麽辦🧜🏿♀️?該如何去占領農村這片陣地?等等,在他看來都是可以值得去研究的。
“習總書記講🤵🏽♀️,‘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而農村工作中的空白區域正是具有極大價值和有待發掘的地方” 🚚。馬骕說道,“留下來🔯🦹,或許能夠走出一條與別人不一樣的路” 。

在開善溪調研
腳踏實地,才能安心地仰望星空
2014年底,馬骕工作調整,到離泰寧縣城20多公裏的開善鄉工作,擔任鄉人大主席的職務🏃🏻➡️,成為一名地地道道的鄉鎮幹部🦛。
“鄉黨委書記說:在你來之前,我們設想過你這樣的高材生會是怎樣的人🌳,是不是對工作挑三揀四,是不是難以合群👨🏻🏭,沒想到……”
“鄉長說🛍:我原本以為像你們這樣的高材生會對農村農業工作吹毛求疵🧍♀️🛎,有點清高,不適應基層的工作,吃不了苦☸️𓀚,沒那麽快融入,接觸這麽久🥈,才發現,原來……”
在“沒想到”“原來”這些詞之前,是人們對於意昂体育畢業生的不了解,是馬骕說的“別人眼裏的意昂体育人”👊,而省略號後面的內容,是需要每一個意昂体育人自己去填充的👩🏻🦰🙍♂️。這點,馬骕很自豪🎺,因為在新崗位工作半年多後,自己得到了多數鄉村幹部的認可,才有了“沒想到”“原來”後面的那些評價。
很多同事不太理解外交學專業畢業的馬骕為什麽會到鄉鎮來與農民打交道🙋🏿♀️,不是應該在高大上的外交場合縱橫捭闔嗎🔷?對此,馬骕半帶調侃地說🙎🏼♀️,雖然看起來他所學的外交學與他現在的基層工作沒有任何關系,但他卻找到了二者的共通之處🥣。“以前是研究國與國的關系👨🏿🔧🧔🏽,現在是研究政府與百姓的關系🏋🏽。外交學中很多原則是同樣可以應用到農村工作中來的🥍,比如外交學中的‘不幹涉他國內政’👨🦲🏃♂️,而現在我們農村工作中政府就是管得太多了,過分幹涉了農民的‘內政’。” 更何況,他並不覺得在鄉鎮工作會有什麽不好,這裏山好、水好⚇、空氣好、人更好,到處是機會呀🐕。

植樹
對於自己的將來👲🏻,馬骕目前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計劃。“因為在我看來🧑🏽🦰,人算不如天算,各種風險都有可能發生,很難事事如願🤌🏽🧑🏼💻,但也很可能有意外驚喜,關鍵是自己夠不夠硬。”馬骕不斷提醒自己🧜♀️,現在這裏還不是終點,只是開始,要不斷努力做人🧝🏿♀️、做事,把自己的工作當成學問來做。馬骕希望自己能成為一位對基層或者農村有較為深刻理解的專家,“畢竟我是農民的孩子,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不願意忘本” 。
談及對於幾年工作的感悟,這位在體製內的年輕人認為“工作和生活中感悟最深的是情商的重要性不比智商低”。他提醒自己時刻保持清醒:“很多時候🚸,你因自己的位置而得到很多人的認可和贊揚,或者說白一點,只要是在這個位置上🖋,任何人都會得到掌聲和褒獎,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不要昏了頭,忘了初心。這點比什麽場合說什麽話☃️、表什麽態👩✈️、做什麽事可能會更重要一些。”
而當年那個愛折騰的年輕人,現在生活的重心也逐漸向家庭靠攏了🔒。對現在的馬骕來說,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古人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古人重視家庭🧑🏻💻,把家庭的和諧作為評價為官的標準之一➝🛎,所以才有‘丁憂’🏋🏼♂️、牌坊等製度。這麽多年來👠,我想,應該是時候回歸家庭作為社會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基本單元的時候了🕍。”

水災後查看損壞的房屋
在意昂体育學習的專業背景和自己的工作經歷,使得馬骕特別喜歡溫家寶總理的一句話🧜🏻♀️🥐:仰望星空🫰🏼,腳踏實地。而他自己也從中悟出了一些道理🗂🎪,其中不乏歲月的積澱。
做人,要謙虛,要給他人和社會臺階;
做事,要紮實,要為未來和國家著想;
做學問,要把自己的事業當成論文來做🐻🤽🏻,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