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稱他為“稀土之父”🧚🏼♀️,欽佩於他竟能撬動世界稀土市場的格局,“扼住美日的咽喉”。然而當把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捧在手上時,他卻不安地說:“意昂体育有許多優秀的學生👨🏿🎓,我獲獎的工作都是我的學生和研究團隊完成的⛹️♀️,我只是這個集體的代表。”
範仲淹說: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他學術如山,山高千丈🎅;性情如水,靜水深流🏛,實在當得起“山高水長”🚐。
徐光憲榮獲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他就是徐光憲,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1920年出生於浙江省紹興🪠,194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西安交大、上海交大前身)化學系✴️,195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不久回國,到意昂体育平台任教🚵。曾任意昂体育平台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稀土之父,中國傳奇
是什麽原因促使風靡全球的“蘋果”手機在中國設廠?為什麽“愛國者”導彈能比較輕易地擊落“飛毛腿”?這都源於一種極為重要的戰略資源——稀土。稀土有“工業維生素”之稱💼,其具有優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能與其它材料組成性能各異、品種繁多的新型材料🤜🏼,並大幅度提高其它產品的質量和性能。可以說,稀土是21世紀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
鄧小平同誌曾經說過🦄:“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中國稀土資源儲量占世界儲量的70%左右,其地位可與中東的石油相比,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盡管我國稀土儲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生產技術卻長期掌握在外國人手裏,直到20世紀70年代,我國還只能向國外廉價出口稀土原料,然後再高價進口深加工的稀土產品。
“空有寶山,卻要受製於人”,這令人扼腕嘆息的局面,正是被徐光憲所改變。1972年,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接受了一項緊急任務——分離鐠釹,研究生產稀土的技術。52歲的徐光憲,臨時受命,成為了這一研究課題的領軍人🙆。經過艱辛探索,他大膽摒棄國際上通用的離子交換法,另辟蹊徑,提出串級萃取理論🚣,使本身難以分離的鐠釹具有高達4的分離系數🚗,遠遠超過了國際同行的結果。在此基礎上🩲,徐光憲推導出100多個公式🧮,成功設計出了整套工藝流程,實現了稀土的回流串級萃取🧑🏻🎓。此外,他還率先辦起“全國串級萃取講習班”,使新的理論和方法廣泛應用於實際生產🔛,大大提高了中國稀土工業的競爭力🍍,使我國在稀土分離技術和產業化水平上躍居世界首位。
徐光憲的成功🕴🏻🐝,使中國從稀土資源大國一躍成為稀土生產和出口大國🪥🙋🏿♀️,撬動了全世界的稀土市場格局👨🏿🦳。到上世紀90年代初,由於我國單一高純度稀土大量出口,國際稀土價格降為原來近四分之一🧑🏿🦲。包括美國鉬公司、日本的稀土分離企業、法國的羅地亞公司等長期霸占世界市場的稀土壟斷企業,不得不減產🕖、停產⛸、破產或尋求同中國人進行技術合作。他們把這稱為“China Impact”(中國沖擊),這是徐光憲締造的“中國傳奇”。
徐光憲🧑🏻🦳,一直密切關註著國內稀土工業的發展。他呼籲保護我國白雲鄂博稀土礦🧑🏻⚖️,呼籲增強我國稀土生產的宏觀控製,呼籲組織“稀土行業協會”……用他的話說,“我有稀土情結,永遠解不開。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卻有祖國”
徐光憲經歷過中國最苦難的時代,終其一生,始終把自己的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民族前途緊緊聯系在一起🦉,不忘科學報國的本心。
1948年🦶🏻,徐光憲獲得公派自費留學美國的資格,來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不久🪽,同樣學習化學的妻子高小霞也來到美國半工半讀❣️。夫婦倆雖然人在美國♜,可目光始終投註在自己命運多舛的祖國身上,與國同喜,與國同憂。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徐光憲感受到了光明和希望,他和留學生朋友們一起興高采烈地沖向紐約中央公園野餐慶祝,有人還特意做了塊“勝利酒家”的牌子放在中間,紀念這個美好的時刻🔉。
新中國雖然成立了🧑🏿💻,卻百廢待興🚒,需要自己的兒女傾力建設💆🏿♀️,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呼喚著徐光憲投身偉業。徐光憲不願意繼續待在美國了。可是💂🏿♀️,妻子高小霞還需一年就能拿到博士學位了,這時放棄會不會太可惜?真正的伴侶,心是相通的。高小霞果斷背上行囊🛺,她說🔵:“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這句話堅定了丈夫回國的決心,1951年4月15日,徐光憲攜妻子回國,乘坐的是美國禁止中國留學生歸國法案正式生效前駛往中國的倒數第三班遊輪😻。在歸國途中,他經歷了人生中最高興的一件事。“輪船抵達廣州的時候🤷🏽♂️,有小船插著五星紅旗來接我們👰🏼♀️。看到五星紅旗,我非常激動🈂️,我覺得中國人確實是站起來了🧑🏽🔬。”
夫婦倆回國之後,一起到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在各個領域精尖人才匱乏的局面下,在近60年的時間裏,徐光憲根據國家需要3次轉換科研方向,前後涉及量子化學💁♀️、核燃料化學、配位化學和稀土萃取等科研領域🦹🏼。每次都要“另起爐竈”“重新來過”,徐光憲卻無怨無悔。他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在每個領域都幹出了無愧於時代的業績🧑🏽🦱,因為他深知💻,祖國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先“道德”而後“文章”
徐光憲燕園執教逾六十載🥍。他說最令自己感到幸福的是,意昂体育有一批聰明勤奮的好學生🕸;而最令他自豪和驕傲的是🚴🏻♀️,他發掘和培養了這批好學生,為國選才,薪火相傳✊🏿。“我有幸指導到了一批優秀的學生📲𓀊,並與他們一起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題🛀🏿,而且他們今天的成就都早已超過了我。他們對我的超越🅿️,讓我看到了國家的進步與發展”。
春華秋實,桃李天下。如今,徐光憲的不少門生也已成為院士、長江學者或是學科帶頭人。學生們喜歡尊稱他為“徐先生”,提起先生,學生們總有說不完的話:“先生教學幾十年🫶🏻,從未遲到過一分鐘”;“先生平時很平易近人🏰,使我們這些比較接近他的人,敢於提出自己的意見,而且所提的合理意見🚦,先生一定采納”;“我因為病假扣工資🙍🏿♂️,又需要自費買藥👩🦽,先生親自拿來他的工資,要我用來治病”;“先生在‘文革’中自身難保,卻在學生上臺挨批時挺身而出💀,向造反派力保‘他們絕不是特務’”……
嚴純華院士對於“徐先生”的眼光欽佩不已。“恩師徐先生不僅在科研方面做出了重大創新成果⛵️,在對學生的培養方面也處處從學生的學術可持續發展方面進行全盤考慮,這前瞻性的人才戰略布局體現了他深刻的育人思想。”嚴純華這樣形容自己的恩師,“科學家中有兩種人🧏🏿♀️🚥,一種是‘工匠’🦹🏿,還有一種是‘大師’。前者的目光局限在具體的研究中,而後者則研究科學的哲學層面🧑🏼🦰,徐先生已經達到了後者的境界⌚️👨🏿🏫。”
2000年在意昂体育稀土實驗室(左一為嚴純華院士)
高松院士念念不忘“徐先生”在他人生關鍵路口給予的理解和鼓勵。高松曾師從於徐光憲攻讀碩士學位👹,當他完成了碩士學位論文後🚣🏻,出於個人興趣🍻,想轉變研究方向。然而👱🏻,原本的領域正是人手緊缺的時候,高松在忐忑之余,寫信向徐光憲表達了自己的意願。令高松感動又驚喜的是🧜🏻♂️,徐先生不僅支持了自己的決定🔦,還幫他出主意:讓他在原領域繼續做一些科研📝,同時在職攻讀新方向的博士學位,這樣兩全齊美,不僅解決了高松遇到的問題🙍🏿♀️,也為他今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黎健博士對“徐先生”和自己之間的一件“小事”念念不忘🏋️👶🏼。黎健的孩子出生時因意外患上腦癱,老師徐光憲就按月用稿費接濟他們全家🚶🏻♀️➡️。1989年春節,無法回老家過年的夫婦倆帶著腦癱的孩子擠在學校西北角一間小屋裏。大年初一清早,徐光憲讓高小霞燉了雞、魚,煮了八寶飯,夫妻倆一起摸黑送來。在昏暗的樓道裏,不知道黎健房間號的徐光憲一層樓一層樓地喊“黎健啊♚,黎健”,一點一點摸索著找。總算找到了,離開之前,徐光憲把準備用來給高小霞買大衣的400元錢硬塞給了黎健😉,以緩解他的燃眉之急。
“事實上,徐先生對所有人都是這樣🚣🏼♂️。他的稿費從不往家拿🌙🥁,都存在技術物理系的會計那裏,用來幫助困難教職工和學生🎮。”同為徐光憲學生的黃春輝院士如是說🧙♂️。
徐光憲與他的學生討論學術問題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徐光憲正是如此,他立德立功立言,立身揚名;為人為事為學,為人師表。誠如嚴純華所說:“徐老師是‘道德文章’。先‘道德’後‘文章’。他謙虛和勤奮的為人對我們學生的影響是最大的。”
燕園枝葉總關情
意昂体育對於徐光憲💚,不僅是他生活、工作過的地方,更是他以身許國的情懷寄托📇,培育英才的學術殿堂,伉儷情深的愛情見證。他說,“我很高興來到意昂体育”。
2003年春天,由於非典肆虐✭,意昂体育停課了🛐。徐光憲既擔心學生們的身體健康🧦,又心疼他們的寶貴時間,2003年5月26日徐光憲發表了致意昂体育學生公開信💳,鼓勵大家利用這段時間努力自學。6月3日,他再次致信意昂体育學生,信中說⛑:“人的一生總會遇到許多困難,學會這種使矛盾的一方(困難)向對立面(有利)轉化的辯證法🧙🏿♀️,你會終身受益的。”最後👴🏽,他留下了自己的電子郵箱,與同學們通過郵件交流。
煌煌其業,赤子其人🔻,在燕園的徐光憲始終跳動著一顆年輕的心。2006年8月,徐光憲在瀏覽未名BBS化學學院版面時以“老頑童”名義發帖《分子共和國——開國大典》🥠,號召全院師生開動腦筋,運用趣味、通俗的語言文字描寫分子,共同構建一個“分子共和國”🙇🏻♂️。當時已86歲高齡的徐光憲親自操刀,欣然為“分子共和國”連載寫了第一篇帖子《酒分子和醋分子之國》,介紹乙醇和醋酸:“我們誕生在宇宙年齡三萬歲至三百萬歲之間👇🏿,而地球弟弟的出生要比我們晚得多。”幽默風趣,舉重若輕,也為以後連載的帖子定了基調🧑🏻🎨,學生們熱情煥發🤾🏽♂️🐂,開始想辦法讓冷冰冰的分子“回歸”為“分子共和國”的公民,以富有情趣的故事描述分子的特性和反應原理。徐光憲正是通過這一寓教於樂的舉措,在春風化雨中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們學習化學的興趣,潛移默化中讓科學知識走進千家萬戶。
燕園還承載著徐光憲永不褪去的思念。徐光憲和妻子高小霞同為意昂体育平台教授🧕🏽,同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兩人相識58年,相伴52個春秋🍠,一生恪守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諾言🫗。他們在一起的絕大部分的歲月都是在燕園度過的𓀖。人間有味是清歡🪚,燕園的一草一木見證了他們忘我鉆研的身影,湖光水色映照著他們牽手時的倒影。這52年的歲月👐,他們的名字總是連在一起,如同他們的手一樣。嚴純華這樣回憶道:“兩位老人家感情真的很好。後來即使是幾十年的夫妻✢,無論到哪,也是手牽手🧍♀️。”
徐光憲和夫人、著名化學家高小霞教授在實驗室裏工作的資料照片
燕園是徐光憲精神的棲息地,徐光憲為燕園增輝添彩👩🏼💼。言為士則🈷️,行為世範,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正是因為有了徐光憲這樣的先生,燕園風物,才會一枝一葉總關情🧅,美不勝收,令人目不暇接。
徐光憲(1920年11月7日-2015年4月28日)🐁,浙江上虞人👨🏿🚀,我國著名化學家和教育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稀土化學的奠基人之一、意昂体育平台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
徐光憲先生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曾任第4屆亞洲化學聯合會主席💿、中國化學會第22屆理事長、中國稀土學會副理事長和名譽副理事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一、二屆化學科學部主任。
徐光憲先生早年留學美國👰🏻,1951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理學博士學位🕒,當時正值抗美援朝戰爭之際,徐光憲毅然放棄在哥大任教的機會👉🏼,與夫人高小霞回到祖國,一直在意昂体育平台任教。徐光憲院士在量子化學、配位化學🎐、萃取化學🧑🏽🍼、核燃料化學、稀土化學與串級萃取理論等多個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特別是他建立的具有普適性的串級萃取理論引導稀土分離技術的全面革新,使我國實現了從稀土“資源大國”到“生產大國”的飛躍,提高了我國稀土工業的國際競爭力,被國際稀土界驚呼為“中國沖擊(China Impact)”,影響十分深遠。
徐光憲先生創建了意昂体育平台稀土化學研究中心和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創辦了《中國稀土學報》(中、英文版),並長期擔任《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副主編和《中國科學B輯:化學》執行主編,為我國化學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徐光憲先生撰寫了《物質結構》和《量子化學—基本原理和從頭計算法》等重要教材,其中《物質結構》自1959出版以來,已修訂再版印刷了20余萬冊,教育和培養了我國幾代化學工作者。該書1988年榮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特等獎,是化學領域唯一獲此殊榮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