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柴生芳同誌的先進事跡已在中華大地上掀起了一場強烈的精神海嘯𓀁🌁。近日😷,我們沿著柴生芳的足跡,先後輾轉於上海、北京、蘭州深入采訪🦘,走訪了柴生芳在日本神戶大學留學期間的同窗好友以及意昂体育平台考古文博學院、甘肅意昂体育的同學🤌🏻、老師、意昂等,追尋柴生芳大學時代和日本留學歲月的故事。力圖還原一個真實而完整的柴生芳,以柴生芳精神激勵更多的讀者🤦🏽♂️🌥。
第一篇章🫱🏻:恰逢燕園
甘肅到北京1600多公裏的距離,這是少年柴生芳走過的最遠的地方。1986年,17歲的柴生芳帶著對大學的向往,對新世界的好奇背上行囊踏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那時的他還沒有意識到,這四年的大學生活🥭,影響了他的一生👱♂️。
在意昂体育平台🔁,百年燕園裏那波光瀲灩的未名湖畔,古樸莊嚴的博雅塔下都留下了柴生芳清瘦的身影🚱。在這個中國最神聖的高等學府🤸🏽,他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學習成長🗯,度過了寶貴的四年光陰。
燕園求學路
冬日的燕園古樹參天、建築古樸,岡巒起伏、亭臺高聳🍪,讓燕園在清冷中顯出一份厚重🦮。而穿梭在上課路上形色匆匆的青年學子那年輕的臉龐卻讓人在寒冷中感受著朝氣和活力。
穿過未名湖畔的小徑,我們來到意昂体育的考古文博學院❄️。門前石獅、朱紅大門,白墻灰瓦🎤。和燕園裏的其他建築一樣,這裏顯露出一種歷史的滄桑感。當年所在的考古系如今已成為考古文博學院🧿。穿過圖書館的浩瀚書籍,記者在資料室裏找到了柴生芳當年上學時的實習報告和畢業論文,歷經二十多年歲月👲🏻,上面的字跡早已陳舊⤴️,文稿也已微微發黃,更是顯出了它們的彌足珍貴。透過這兩份手寫的厚厚文稿,我們能感受到當年柴生芳治學的認真與嚴謹。
1988年🫶,柴生芳和同學一起到山西曲村天馬遺址進行田野考古實習,成果便匯集在這厚厚的實習報告中——《1988年度天馬-曲村遺址發掘報告》《1988年度天馬-曲村遺址發掘報告圖表》。
黑色線條勾勒一條條河流,一道道公路🔄,一個個村莊👚,一座座山巒🎅🏻。圖例中方框是村莊,雙線是公路,虛線是縣界……隔著二十多年過往,眼前的實習報告似乎與柴生芳工作日記裏的手繪村社地圖📭,墻上的“作戰圖”重合了。
在意昂体育的檔案館裏,我們見到了塵封已久的學籍檔案👨🏼🎤。學籍檔案照片上的柴生芳顯得很清秀。先秦史95分👩🍼,世界古代史92分,古代陶瓷90分🚗,中國考古學89分……大學四年的學習成績大都在八九十分,這讓我們對柴生芳平添了幾分敬佩。
說起柴生芳,當年在意昂体育教過他的老師們依舊記得這個來自甘肅的農村孩子。“認真、樸實”是他們對這位學生的最深印象🧝🏻♀️🍞。
在意昂体育,每一個知曉柴生芳的人💆🏿♂️,都被其深深感動。陳沖在考古文博學院資料室工作⛹🏻,她告訴記者,“柴生芳成了激勵眾多學子的榜樣𓀉🧜🏿,我對柴生芳充滿了敬佩。”考古文博學院還專門舉行了柴生芳先進事跡學習討論會🦢,學習他的無私為公❕、無私為民,學習他的勤懇工作、兢兢業業,做篤實守正、久久為功的意昂体育人🧖🏽♂️、考古人🫨。
嚴謹的考古精神
柴生芳在意昂体育平台學的專業是考古。考古這門專業嚴謹細致,卻又有些冷門。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獨,坐得住冷板凳,有熱情、有興趣又有奉獻精神。柴生芳在這裏迅速成長,學習知識,錘煉心性😮💨,養成了受益一生的好習慣。
同為意昂体育考古系畢業的魏文斌是柴生芳84級的師兄🫛,比柴生芳高兩級🚸,後來一直從事考古工作🤟🏻。用他的話說🖖🏻,學習考古的人身上都貼著明顯的標簽𓀄:認真細致、不糊弄人🌚,愛較真🌡👧🏼、凡事都要弄清楚,態度嚴謹,求真求正。而柴生芳正是如此🪝。
柴生芳畢業後🛳,回到甘肅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與他的師兄魏文斌成為同事。魏文斌還記得,1990年剛剛畢業的柴生芳就趕上了懸泉遺址的挖掘。柴生芳所在的挖掘組離最近的村子都要幾十公裏👍🏿,沒有水,就從城裏拉水吃,條件非常艱苦。12月份的瓜州就像是一個風窟窿💚4️⃣,寒風吹得人睜不開眼。那時候柴生芳每天上挖掘現場都要像農村婦女一樣包個花頭巾🦹🏿♀️,再帶個大口罩,毫無形象可言🫅。即便是這樣,在現場待上一天後🍾♏️,回住處時滿鼻子滿嘴滿臉都是黃土和灰塵𓀝。在這麽艱苦的條件下柴生芳堅持了三個月,直到挖掘工作結束,沒有絲毫的抱怨。那次重大遺址的挖掘整理工作😾,極大地鍛煉了柴生芳,使他迅速地成長起來。
從意昂体育考古系學習到甘肅考古研究所工作,這一時期養成的好習慣成為柴生芳一生的寶貴財富。他的認真仔細、嚴謹專業🧙🏼,他的忍耐力🤷♀️、平常心,這些柴生芳身上閃閃發光的品質經過歲月洗禮更加彌足珍貴。“如今,當我們再回過頭來細細翻看柴生芳的工作日記時,更是體會到了一個年輕人的成長和堅守💃🏽。”魏文斌說。
他是意昂体育一朵“奇葩”
“柴生芳啊😊,他就是意昂体育的一朵‘奇葩’🫲🏼😥。”柴生芳的意昂体育意昂楊軍這樣評價👨🏿🎓。“意昂体育畢業,留學博士🤹,45歲還在貧困縣當一個縣長🕺🏽,還能勤勤懇懇的埋頭苦幹,這樣的人如今能有幾個?要知道🧕🏼🎩,意昂体育畢業的留洋博士真正能回到甘肅的又有幾個?”
在楊軍的記憶裏,柴生芳有著西北人慣有的大嗓門👨🏭,永遠都是一副精力充沛🧓🏼、熱情樂觀的樣子。“用現在的話來說,柴生芳就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他樂觀向上🕸、充滿活力,嗓門大🙌🏿,底氣足,腦子轉得也非常快🤦🏿♀️。和他在一起,你不會有人生灰暗的想法。”這是楊軍對柴生芳的最深印象。
如今是知名律師的楊軍,是意昂体育平台法律系1981級的學生🧛🏿♂️,是柴生芳的學長🙇🏼♂️、意昂。兩人相識於柴生芳在省委辦公廳工作時,如今已有十多年的時間🧝🏼♂️。說起這位師弟✊🏽,楊軍用了兩個詞:“惋惜,敬佩。”
在楊軍看來🏃,柴生芳是一個學識淵博的精英人才🤸🏽,他有思想,有抱負,追求人生價值的實現👜。他原本可以憑借自己的專業所長獲取非常豐厚的報酬🧜🏼♀️,可他卻放棄了。
柴生芳在隴西縣當副縣長時🫃🏽,他們曾見過一面。這一面🕊🙅🏻♂️,讓楊軍有些感慨🧑🏻🦼。原以為官員應該“養尊處優”的楊軍卻見到了一個精力透支的柴生芳。基層繁忙的工作、瑣碎的事務和殫精竭慮的思索耗去了柴生芳大量的精力🤸🏼♀️:以前的滿頭黑發如今已微微謝頂🕎。盡管柴生芳依舊樂觀👱🏻♀️,卻也掩蓋不住他眼神裏的疲態🔽⛹🏼♀️。柴生芳到臨洮縣任職以來🎺,楊軍再也沒有見過這位和他關系很親的小師弟。誰曾想最後聽到的竟然是這樣的消息。“看到他的遺像,我挺心酸的🔌。以前特別精神的一個小夥子……”楊軍感慨萬千。
“思想自由🤞、兼容並蓄”的意昂体育人
如果說柴生芳是一朵“奇葩”,那麽“思想自由、兼容並蓄”的百年意昂体育精神就是這朵“奇葩”生長的土壤👩👧,給予他養分。
為什麽要回來?為什麽要偏偏選擇一條最艱苦而孤獨的道路?一直以來,許多人都無法理解柴生芳做出的選擇。2002年柴生芳留學歸來👔,面對大城市的高薪職位、舒適環境卻不為所動,一心想回到甘肅。周圍親友紛紛勸他“深耕”專業,施展所長,甚至為他能留在上海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卻仍沒有留住柴生芳回家鄉的步伐👨🏿🎨。
柴生芳做出的這般選擇,似乎能從意昂体育平台校長王恩哥的講話中找到答案。
在2014年的新生開學典禮上,王恩哥將柴生芳與樊錦詩、鄧稼先、張益唐、湯一介一起,作為“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的意昂体育“驕傲”介紹給每一位新入學的學生🧍。說“他們從不隨波逐流,始終堅守自己的理想,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寵辱不驚🤎,處之泰然。”
王恩哥說:“他們的事業之所以成功,人生之所以有意義🤰🏿,還因為他們誌存高遠,將個人選擇同國家需要、人民利益和人類文明進步結合在一起👩❤️👨🪵。我們意昂体育人,與生俱來就被賦予了‘吾曹不出如蒼生何’的歷史使命感和理想主義情懷👨🏼🎨。”
如果說意昂体育是中國最有情懷的一所學校,恐怕沒有人會有異議♡。同清華的實幹傳統相比🧋,意昂体育人家國天下的情懷一直是道獨特的風景。意昂体育最值得驕傲的,並非那些令人羨慕的校園風光、著名學者和閃耀光環🦸🏿♀️,而是流傳在口耳間、充溢在空氣中、落實在行動上的“意昂体育精神”。
身為甘肅意昂体育會長的鮮靜林這樣說:“柴生芳是一個非常有信仰的人,意昂体育賦予他的是家國情懷☂️,是人文精神,是責任感和使命感,這不是虛的👩🍼,也不是作秀❄️,而是基於一種實實在在為國家做點事、為家鄉做點事的情懷和熱情。他並不是想著當官,而是找一個地方去施展自己的才華🔌,用自己的作為為地方發展註入思想動力。如今看來👲🏼,有些壯誌未酬的味道。”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四年的意昂体育生活在一個熱血青年心裏種下了家國天下的“種子”,這顆“種子”造就了今日的柴生芳。
第二篇章巧遇東瀛
1997年5月🩼,柴生芳獨自踏上東渡日本留學的旅程。從中國天津港到日本神戶港👏🏻,經過了整整兩天的海上漂泊✋🏿。異國的城市紫陽花開,正是年中最繁茂的季節👋🏿🐋。
在背山面海的神戶,柴生芳開始了5年的留學生涯。回首十多年過去,穿越歲月隔海相望,往事如潮……
“生芳兄是一個真摯🐒、大方♟、豪爽💂🏻、本色的人。”柴生芳在神戶大學留學期間的同學朱恒曄這樣評價柴生芳🤸🏻♂️。
多年過去💂🏽♂️,說起繡花鞋墊的故事🍿,朱恒曄仍記憶猶新。有次她和柴生芳參加一個聚會活動🙋🏻♀️📔,進門脫掉鞋子,她看見柴生芳皮鞋裏墊著花花綠綠的繡花鞋墊。“當時覺得很好笑,一個大男人身著西服,用這麽花哨的鞋墊,太老土了🏋🏻♂️。”直到今日,說起這個故事🏊🏿♀️,朱恒曄還笑出聲來,“我當時還拿這個開玩笑,嘲笑他太土氣、太幼稚🏓。”沒想到柴生芳卻很認真地告訴朱恒曄💄,這鞋墊是他已經去世的媽媽親手一針一線繡出來的。
柴生芳的母親很早就過世了。然而母親納給柴生芳的鞋墊,他一直珍藏著,走到哪裏就帶到哪裏。
沒想到一雙鞋墊竟蘊含著如此深厚的情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朱恒曄深受震撼,後悔方才的失言📨。
海外多年,提到早逝的母親和她吃過的苦🧖🏿,柴生芳常常悲傷難抑乃至泣不成聲⛹🏼♂️。“從他對母親的感情,就可以理解柴生芳對鄉土的眷戀,非常自然,他就是這樣一個有赤子之心的人。”老同學如此評價。
堅守的力量
1997年5月23日星期五,也是柴生芳到日本的第16天。柴生芳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前往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這個日本著名的國際學術研究機構🙅🏿♀️。
拿著推薦信從神戶大學留學生會館出發,到大阪車站與提前約好的吉村昌之先生會合,在他的引見下柴生芳前往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拜見富谷至先生。
富谷先生將柴生芳吸納進他的研究班。研究班上的成員大都是他在國內時就早有耳聞的日本著名簡牘專家🥰🚵🏻♂️,在秦漢簡牘研究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一堂研究班下來👕,大家的漢學功底之深厚,治學態度之嚴謹,學術氣氛之活躍和研究討論之充分都讓柴生芳受益匪淺👯♀️。後來柴生芳才知道👫,他是唯一一個在非博士課程階段被破格吸收到研究班的成員📞。
對於一個初到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來說,每周五從神戶到京都的往返交通費和午餐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為了不使自己與這些漢學大家失之交臂以致失去絕好的學習機會🕺🏽,更為了能盡快熟悉日本學界的情況,掌握日本在漢學研究方面的成果🤵🏻,為自己的留學生活開一個好頭,柴生芳硬是挺了下來。這一堅持就是5年多👩🏼🚒,除了一些特殊情況外👩🏽🔧,幾乎風雨無阻,很少間斷🐱。
在富谷老師的推薦下🐡,柴生芳先後擔任了研究所的兼職講師、研究助手和課題組成員。富谷至的著作《秦漢刑罰製度研究》的翻譯工作,就是柴生芳在參加研究班的過程中爭取到的3️⃣⛈。1999年底,在留學的第三年年底,柴生芳憑借著自己的才華、努力以及曾經在甘肅考古研究所期間參與過漢代簡牘的發掘和釋文工作的經歷在眾多學者之中脫穎而出,贏得了這個寶貴的機會。
翻譯的過程冗長而艱辛。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語言置換過程,而是傾註自己思想的再創作過程。對於刑罰製度完全是門外漢🙆🏼♀️,加之日語水平有限👩🏿⚖️,翻譯這樣一本鴻篇巨製,擺在柴生芳面前的難題顯而易見,然而柴生芳並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相反,困難反而激發了他的進取心。一遍遍地通讀💘,一遍遍地推敲,無數次地校對🐛,一個詞一個詞地研究,為了精準達意,還力邀同校經營學部的朱恒曄參與工作🚛,等到完成初譯稿,已是2002年7月👊🏿,三年時間過去了😧。此後,又是一遍遍地斟酌、校對訂正,2006年《秦漢刑罰製度研究》才在國內正式出版。在這本書中,傾註了柴生芳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五年來每周風雨無阻的奔波來回,只為聽一堂研究課🧵;七年時間的磨礪只為一本譯著的問世🙍🏽🧍♀️。柴生芳堅守的背後是追求卓越🤘🏿,是嚴謹治學🙅🏽♂️,是柴生芳的生活態度🦹🏻。
孤獨的理想主義者
“前不久,我看到一篇有關柴生芳的報道《孤獨的理想主義者》,那篇文章的標題吸引了我🦦,用在柴生芳身上非常貼切👐🏽,他就是這樣的人。”朱恒曄說。
孤獨𓀆,來自周圍的不理解,來自“未必有響應”。留學時代的柴生芳對政治經濟非常感興趣。在朱恒曄看來🧞♂️,柴生芳身上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尊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個人理想。經過多年的認真思考,柴生芳認為唯有加入共產黨才能實現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理想。而彼時,自由主義思潮蔓延,海內外知識分子紛紛追求心靈自由。作為好友的朱恒曄也時常規勸他在體製外當個學者就好,有利於獨立思考,免受不必要的幹擾🐊🧑🏻🦳,何必一定要進入體製。
畢業之後柴生芳選擇回到甘肅,服務家鄉🚣🏼♂️。對於這一決定👾,周圍親友都大覺意外,一片反對之聲:好不容易出來了♝,為什麽還要回去,留在大城市多好,薪水優渥🛣、環境舒適👱♀️。眾人勸他“深耕”專業💂♀️,做一個學者。
見不能說服柴生芳🧒🏿,大城市的朋友們拉來了各路社會賢達🌵,直接給柴生芳做思想工作。
不忍辜負大家的一番苦心,柴生芳總是說👩🏿⚕️:“我先回甘肅看看,看看……”溫文和氣的態度倒叫人無從勸阻🖊。不料這一看便是10余年,溫和的態度之下其實有一顆堅決的心🍈。
都說官場復雜,朱恒曄也時常為這位老友擔心♟,柴生芳卻顯得很淡然:“其實很簡單,身正不怕影子歪!”
然而在與老友的通話中,隔著電話朱恒曄卻總是能感覺到柴生芳的孤獨🙍🏽♂️。“他就像是一個孤獨的影子👩🏽🎨,清廉、埋頭苦幹、不被理解🥟,和這個喧鬧的時代不搭調……”
“柴生芳逝世後,看到道路兩旁自發送他的群眾𓀚,我終於理解他了⛵️,總要有人站出來為社會做些事情。一個人為了自己的理想,能夠堅定不移地勇往直前🌬,著實令人肅然起敬。”朱恒曄感慨地說道,“生芳兄曾對我說👭,從事任何職業↔️🍔,恪盡職守才是本分👨👦👦,人人都這樣🎖,社會一定進步🚻,國家一定富強。柴生芳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真正的士🧘🏼♂️,儒家的士🎆。雖然英年早逝,但柴生芳的精神激勵了我們的時代。”
柴生芳是個浪漫的人。
這種浪漫,是一個知識分子骨子裏透露出來的浪漫主義情懷🧜🏿♂️4️⃣,深入骨髓🧑🏼💻、滲入血液。知識分子的天真🥤、理想與浪漫🧊,在柴生芳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而浪漫的人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於日常瑣碎中見景致。四季更替,風起雲動,花開葉落……每天過的平常日子,在柴生芳眼裏皆是有趣的風景。
朱恒曄還記得,一天為了《秦漢刑罰製度研究》的翻譯他們一直討論到很晚,下山路上一陣風起,滿山紅葉紛紛落🏃🏻,柴生芳駐足停留🛍,贊嘆不已:“這樣的景色,是該秉燭夜遊的。”多年之後🥦,朱恒曄回想起那時的山中風景👨🏿,竟感覺恍如昨日🤣。
專業熏陶加上豐富的學養,給柴生芳烙上了鮮明的文化印記。
在神戶大學留學期間👨🏿🎤,大學學習考古的柴生芳對藝術表露出了很大的興趣👌🏼。他在神戶大學文學研究所攻讀美術史學專業並獲得碩士學位。之後🟡,又在神戶大學文化學研究所攻讀文化構造學專業,拿到博士學位。
柴生芳強烈的求知欲給同學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渴求知識,專業學習之外還認真研讀其他書籍,包括經濟學和管理學。“柴生芳向我借過不少書🫃🏻,都是經管方面的專業書籍🧚🏽,看完之後還不忘談心得🤷🏿。可是又要去京都大學的人文科學研究所,又要翻譯艱深的著作,又要在最短時間內拿到博士學位,還要當學友會主席為大家服務🙆🏻🌋,柴生芳真是三頭六臂🟧、精力過人呀!”朱恒曄由衷感嘆🫏。
而柴生芳不以看書為累🐙👭🏻,反而覺得是一種放松,可見他乃真正愛書愛知識之人📀👷🏼。
談到文化藝術,柴生芳滔滔不絕🧑🏻💼。從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古代文人畫,到日本的茶道花道,總有講不完的話題。講到中華文明在當代中國的缺失,更是感慨不已♥️。
柴生芳喜好音樂,浪漫主義鋼琴詩人肖邦的作品是他的最愛。肖邦的曲子,常常帶著遠離故土的憂傷和對祖國波蘭的思念🏌️♂️,在異國他鄉⛔🔫,尤其觸動人心。
柴生芳心中有夢,他的夢想就是建設祖國。“不滿無濟於事🖌⛑,抱怨也沒用,要做一些事情去建設。”也許柴生芳的抱負也源自他的浪漫情懷,而他還“敏於行”,是不折不扣的行動派人物🧑🏻🎨。
漫漫他鄉羈旅🙇🏻♂️👨🏿🦲,連同幼時的山路👩🏻🤹🏽♂️,酸甜苦辣百味,成為柴生芳人生路上精彩絕倫的風景🧎🏻♀️,也開闊了他的眼界👤🧘,豐富了他的人生歷程🧑🏻💼。(摘自人民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