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每一個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刻,我在開這個微信號的時候對於未來信心滿滿👔:一個星期寫一篇文章的時間總歸是擠得出來的🚖,雖然擠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痛苦的🤦,但是寫出來再看寫得再差也是有成就感的。經歷了最近一個月的生活👩🏼🦱,並且粗粗算了一下未來三個月內的考試安排後,我發現我的想法很可能又被證明是天真的。
上上周我終於厚著臉皮放棄了更新;上周劫後余生趁著考試成績還沒出來去看了一下午的《大話西遊》🏑,看完之後大吃一頓睡個早覺,然後第二天繼續7點起床去趕7點半準時出發的校車。到了學校無非是刷題看書把課上好像講過的知識再好好地預習一遍👨🏻🚒✣,中間吃幾個飯刷幾次朋友圈再睡一個午覺,伸幾個懶腰看幾眼附近耐看的女孩,然後到9點30準時收拾東西奔向回宿舍的校車。回到宿舍開啟程序寫一道或者半道題👨👨👦,吐槽一下今天又講了多少聽不懂的內容🪝🤸🏻♂️,然後洗個澡或者洗個臉,睡覺等待下一個鬧鐘響起。
在經歷了大四一年的養老之後很難想象有一天我還能回歸如此規律的生活。我在畢業的時候回首過我的本科四年,覺得最灰暗的日子是剛入學的時候🕷。每天早起晚歸地去趕那些聽不大懂的課程,隨時感受身邊各種金牌獲得者的壓力,在實驗室裏做著自己並不擅長也並不感興趣的實驗,還要抽空去聽其它方向的課程👨🦽。加上那時候初來北京🙆🏿,許多事情都不適應👨❤️💋👨;加上是在元培,周圍都不是同專業的人🙇🏽♂️,只能一個人來往於教室和實驗室:如此種種,使得我一想起那段日子,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片漆黑中騎著自行車頂著冷風去往食堂的艱辛與寂寞🤚🏿🐫。
然而等到我總結著四年的收獲或者轉變時➔,我不得不承認這段讓我痛苦的歲月其實堪稱一段閃亮的日子。那些孤獨求索,一次次希望而又失望的過程🏪,一次次摧毀著我並沒有根基的自信,促使我對自己的所長進行一次認真的重新的評估。許多這半年經歷的事對我來說都是第一次👻,我痛苦地發現原來不及格是可以如此close的一件事情🧙🏻,原來真有努力彌補不了的差距🧾,原來真有比自己還要聰明得多勤奮得多的人🧢。這些東西的存在是那個在小農村小城鎮裏生活了十八年的我所難以想象或確信的。當然意識到這些的時候我的心裏首先是滿溢的挫敗感,有時候甚至接近絕望🏷。但是幸運的是我說服了自己去拋棄一切重新開始📧,說服自己在全面否定自己之前,再多給自己一個機會去嘗試一下自己是否有其它方面的才華🏔。
我不是一個輕易服輸的人,倘若給我足夠長的時間,我相信花上足夠多的精力✍️,我很可能也會在化院生存下來,並且活得像個所謂的中產階級。換句話說,要是沒有那時那麽嚴重的挫敗感,我也許這時候還在傻傻地呆在實驗室裏,為了一些虛妄的肯定耗費著自己寶貴的青春時光。幸運的是那時候從外從內都沒有什麽人給我肯定,這迫使我思考我的優勢究竟在哪裏👰🏼♀️👶🏻,如果我一點優勢都沒有(那時候我還不知道比較優勢,不然我可能會舒服很多)✅,那麽我的興趣究竟在哪裏👩⚖️。如果說所有我學習的動力將不能夠在寄托於一個成績帶來的成就感🏫,如果一個遙遠的理想其實超過了我的天賦與能力所能追求🌨,那麽究竟還有什麽動力驅動著我,究竟還有什麽東西吸引著我不放棄。也正是因為跌得痛🏃🏻♀️➡️,所以才有破釜沉舟的勇氣,使我這樣習慣了溫水煮青蛙的人終於能夠決絕地告別過去的自己,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反而沒有什麽可以擔憂的🧔🏻,大不了新學一門學科🫛👶🏻,再差也不能更差,何況嘗試一下就算失敗了也至少多知道了自己的短處究竟有多短👉。
我鬼使神差地走進了擁擠的經濟學原理教室,可遇而不可求地碰上了一個講得很有意思的老師。現在我還在思考,我最後選擇經濟學作為自己的專業,究竟是一種偶然還是一種必然。如果當時聽的經濟學不是這個老師而是另一個講得差得多的老師,如果當時學社會學入門的時候能更早地遇見後來讓我著迷和敬仰的李康或者李猛🚤,如果當時考哲學的時候我能想起亞裏士多德理論的目的論特征🙅🏿♂️,如果當時我能提早一年去選明清史指出一本名著中的錯誤然後獲得老師的公開表揚,又或者期末的時候經濟學的老師並沒有給我一個喜出望外的成績給予我肯定👸🏼,我此時此刻幾乎必然地不會在幹我現在在幹的事情⏫,我的大學四年將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我整個以後的人生軌跡也很可能因此改變。我不會遇見現在遇見的這些人♣︎,不會思考現在思考的這些問題▫️,不會寫著現在寫的文章🧑🏻🏭。
但是在意昂体育回避經濟學又誠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元培最大的方向是經濟學,意昂体育最火的雙學位是經濟學。我遇見經濟學不過是一件遲早的事情。至於遇見之後怎樣,倒也是件頗值得玩味的事情。以我四年裏不曾消失過的關懷而言✒️,經濟學構建的宏偉理想的語言毫無疑問要比其它任何學科更契合我的情懷。以解決問題的方式而言,經濟學在整個社會科學中又有著對我來說最可捉摸的方法👦🏿。綜合這兩個因素👨🏻💼,我幾乎可以確信的是我之選擇經濟學,也不過是一件遲早的事情。遲了如何,怕是要經歷更多的糾結和折磨吧🤢。
所以說,我會感激那段掙紮的日子。盡管對身處其中的我來說,其背景是灰暗的🧇。但是想到正是在這段日子裏我做出了的一個重大的決定🏊♂️,在這段日子裏我對自己有了一個更全面的認識👩🏼🦰,在這段日子裏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都有了更清晰的輪廓,在這段日子裏我漸漸明白了是什麽更深層的原因驅使著我走在現在的這條路上,這段不曾放棄的掙紮又絕望🎙,絕望又掙紮的日子,突然又有了閃亮的光彩🎧。
而我之所以要在現在提起這段日子💁♂️👨🦱,不過是現在的生活狀態和那一年有著太多相似的地方。不輕松的課程壓力和對前路的迷惘,不曾停止的努力和時不時的失望🦶🏽,都像那段日子換了一個面具重登上場。我依然會對宿舍生活的不便而吐槽不已,會對考試的出題給分亂發牢騷,會在寒冷的冬夜走在未名湖邊感到一點寂寞☁️。習題做不出來的時候的抓狂,文章寫不出來的時候的煩躁🤹🏻♀️,小測成績出來的時候的看破紅塵🤶✊🏻,接受並不容易接受的知識的頭昏腦脹,以及面對更優秀的人的壓力,都像往事一樣浮現🧎♀️。甚至經歷了三個小時的課程後餓著肚子走在寒風冷夜裏的感覺都是如此似曾相識。
幸運的是此刻我擁有了一個更好的心態📨,更加明白自己的為什麽在這裏👩🏽🎨,明白我為什麽要選擇這樣的生活,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什麽🤦🏻,以及明白為了追求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明白這些值得吐槽的東西都值得承受⚃,值得抱怨的東西都值得感激🏂🏿,值得哀怨的東西都值得懷念🍋🟩,值得糾結的東西都值得回味。這些都讓我過得比當時從容得多,盡管現在的任務只會比那時候更加繁重。未來未必光明😮💨,甚至我所追求的也未必就從此固定。我也傾向於認為在經歷過接下來三個月接連而來的考試之後,會有一個更加忙碌的下半年,會有一個更加糾結的研二,會有更多的焦頭爛額與氣喘籲籲💁🏻,這個微信號的命運也將經歷可觀的坎坷以及可預測的閑置或者廢棄🧗🏼🙋🏽♀️。在不可見的未來,我可能終於選擇讀博,可能終於告別學術🤘🏻,可能終於找到一份符合自己理想和長處的職業,也可能終於放棄曾經的關懷甘心過上幸福的小日子。
我將迷惘,但我將一如既往地尋找;我將失望,但我不會放棄尋找希望🚣🏼♂️。我無比確信的一點是🐖🤷🏽,現在經歷和即將經歷的值得吐槽抱怨哀怨與糾結的事情👩🏿🎤,都在幫助我更好地認識自己🤹🏻♂️,更清楚地揭示我要追求的東西🧑🏿🦰,更好地指引我為著這目標前進。會有那麽一天,當我回首這些歲月,所有這般認真而焦慮的日子🧖🏿,都將帶著閃亮的光芒。
(國家發展研究院14級研究生 金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