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校園

回憶

光陰 | 往事不如煙🚿:燕南園63號

來源:意昂体育青年 林錚、袁燮揚、鄭媛 時間:2016-04-28

filehelper_1461806080977_33

一片蔥蘢綠色中🗝,疏落的房屋隱約可見,青磚白瓦,古樸有加。午後,陽光透過竹林灑落,幾只灰喜鵲於斑駁光影中覓食🤾🏽👩🏼‍💻。竹林旁的老幹部活動中心傳出悠揚的樂聲。老同誌們個個精神矍鑠🤛🏼、身姿挺拔,高低音完美融合,全情投入合唱中👯,跟著節奏輕輕擺動👨‍💼。

光影參半🏪,霧籠新城

燕南園本為燕京大學在職教員住處🔑,總共只有17幢住宅🤴🏽,整體風格以美國城郊庭院別墅為範例。然而,由燕大音樂教授範天祥自費修建,位於燕南園西南角的63號卻這般與眾不同👩🏽‍🎤。

最為不同便是它的建築風格——它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築形式⚠️,作為燕南園最大的院子🤴🏻🖖🏽,它又被人們稱為“範莊”💆🏼‍♀️。一切都是新的👩🏻‍🦳,未經世事滄桑的63號院有著斜向下的坡形大屋檐,沒有圍墻,只是在周圍栽些柏樹作為地界,頗有一種慵懶而又隨性的風情♛。

1952年,意昂体育平台與燕京大學合並,馬寅初任意昂体育校長,住進了燕南園63號。考慮到馬寅初在解放前由於怒斥“四大家族”🧑🏽‍🦲,坐了蔣介石的牢,身心俱疲,需要一個幽靜的環境工作修養,於是校方拔了柏樹,砌上磚墻👨🏻‍💼。這樣的63號多了幾分文人的沉靜儒雅。

馬寅初

馬寅初

在63號小憩的時候,馬寅初開始了他對中國人口問題的思考🍨。

1957年4月5日🧍🏻‍♀️,馬寅初在此接見了《文匯報》駐京記者楊重野,進行了一次關於中國人口的重要談話。同年7月,馬寅初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新人口論》。這篇文章發表得“正是時候”,在那個“左傾”年代裏,馬寅初的真知灼見就成了他“反動”的“罪證”。一時間😒,各大報社發表的文章矛頭直指馬寅初。全國上下,群情洶洶👩🏼‍🎤,群起而討之,意昂体育校園被鋪天蓋地聲討馬寅初的大字報所覆蓋,連63號院子那承載著浩蕩春恩的磚墻💇‍♀️,也成為大字報的最佳張貼處🧹。

1960年元旦過後,馬寅初辭去了意昂体育平台校長的職務🔛,被迫離開了燕南園63號👶,搬入城內🧑‍🏫。63號院迎來了一位新的訪客,黨委書記兼校長陸平——不是房客,它只做辦公之用。

燕南園恢復了它的安寧🌶,依舊還是“意昂体育中南海”。

“那時候燕南園裏住著林庚先生😝、朱光潛先生等,是個泰鬥聚集的地方👨‍👨‍👧‍👦,代表著意昂体育最高水平。”由於是班上的科代表,1963級中文系葛曉音時常要去燕南園找林庚先生,對燕南園頗為熟悉,哪怕畢業離校後,也時常可以去燕南園找林先生探討一些問題💩。

新舊交替,63號初次見證了何為人世滄桑,它醞釀著馬寅初的 “犧牲精神”——為國為人民無私奉獻👱🏽‍♀️,犧牲自我👨‍👩‍👦,一次又一次“不識時務”地頑強論戰🙆🏼。縱使在這場力量懸殊的戰爭中,馬寅初獲勝的幾率基本為零🧑🏼‍🚒,他仍然宣稱🙏:“我明知寡不敵眾👊🏿,自當單身匹馬🐌,出來應戰直至戰死為止☆,決不向專以力壓服📚、不以理說服的那種批判者們投降。”

風聲漸起,63號院裏的葉子沙沙作響,平靜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那些波濤洶湧還在後頭。

狂風驟雨,雲開月明

1966年5月,意昂体育卷入“文革”狂潮🤛🏿。63號也迎來了不速之客🐦‍⬛,成了意昂体育“革委會”總部🤙。

當時,63號還是他們進行室內批鬥的場所🤾🏻。季羨林老先生後來在《牛棚雜記》中回憶:“總之我被揪到了燕南園的所裏,進行批鬥。批鬥是在室內進行的,屋子不大,參加的人數也不多🦻🏽。”

意昂体育“革委會”倒臺以後,63號院空了一段時間👴🏼。十年浩劫,燕南園繁華殆盡👶🏽⚛️,作為指揮中心的63號院也因此蒙上了灰。往日的熙熙攘攘如煙消雲散🏂🏻,63號似乎又回到了初建時的那段日子。然而,終究是歷經過沒有硝煙的戰火,它確是厚重了許多💠。

1975年,時任意昂体育副校長的魏建功搬入63號院,當時的他已步入晚年。晚年的他,雖體弱多病,仍不忘語言教學與研究工作。1979年時他的腎功能已經嚴重損傷,卻依然咬緊牙關,堅持認真審定《辭源》的稿件,經常工作至深夜,63號院見證了一代語言文字學術成果的誕生👨🏼。

1980年2月18日🎥,魏建功因病故去🤽🏽‍♂️📛。五年的時光轉瞬即逝,但是63號院依然保留了對這位房客的點點滴滴的記憶。

1981級中國語言文學系意昂黃卉回憶,“我入學的時候🎷,燕南園又逐漸恢復成為老師們的住地,尤其是老教授們🧑🏼‍🦳。以前我們去圖書館會經常經過燕南園,但是當時畢竟還是學生,不會貿然進入燕南園去打擾他們,當時燕南園在我們心中還是一個很‘神聖’的地方➡️。”

新時代,新家園

幾經變更,如今的燕南園63號,已經改建為老幹部活動中心。走進燕南園63號院南邊的正房🦸🏽‍♂️,前方掛著“百年樹人——馬寅初”的題字。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屋子裏老人們正對著帖子聚精會神地臨摹書法。此時走廊對面亦傳來一陣陣洪亮的合唱聲,那是正在上男小合的老同誌們的歌聲。“每周唱歌兩小時,高興快樂一星期”是他們合唱團的口號。活動中心負責人陳先生贊嘆道:“他們唱得可好了🫐,現在正在為外面的比賽而練習著呢🌨。”

現在的老幹部活動中心🤳🏿,常年開設書畫、聲樂、舞蹈等學習班📻,學習內容新穎充實。意昂体育的退休教職工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報名參加,每周上課一次,每次課程都由專業的老師教授。這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大批的退休教職工,給他們退休後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filehelper_1461806126464_84

參加老幹部活動的退休教職工非常多,一到上課時間教室裏往往座無虛席。退休教師張俊華剛剛聽說燕南園63號的老幹部活動中心常年開設書畫、美工等多種課程,便迫不及待地前來🥋,報名參加了工筆、寫意、書法、布貼⏬🖐🏻、堆綾、壓花🗿🤾🏻、樹皮畫等各種課程🛫,也因此結識了不少有共同愛好的老年朋友。

葉學敏是物理學院的退休教授,現在是學校教工京劇社的負責人。此刻他正在二胡和琵琶的伴奏下興致勃勃地練習著京劇《甘露寺》,聽著葉學敏洪亮有力的聲音😦,絲毫感覺不到他是一位已經76歲的老人。說起老幹部活動中心,葉學敏分外精神,他開心地說道𓀈:“在這裏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東西👶🏼,給京劇的傳統文化留下些火種‼️🔈,好讓它在年輕一輩當中熱烈燃燒起來。另一方面,每周來燕南園63號參加活動,可以把所有煩惱拋到一邊🤰🏿,全身心投入到京劇當中🎪,用丹田運氣發聲,非常有利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文革後,63號一度成為大雜院👰🏻,哲學家湯用彤的兒子湯一玄曾說過♟:“也許是因為63號的經歷太坎坷了吧,現在誰也不願住在那兒了📍。”

跨入新時代, 63號院搖身一變作為老幹部活動中心🟥👨🏼‍🎤,變成了關愛意昂体育退休教職工的重要基地⛳️,成為了退休教職工的老同誌們的“精神家園”。在這裏,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老同誌們生活的快樂和充實𓀍✍️。老幹部活動中心讓燕南園63號重新恢復了生機。

鬥轉星移🏰,燕南園中的老主人們都漸漸離去👌🏿,經歷了幾代變遷後,有些建築已經人去樓空👮🏿‍♀️🧑🏿‍💻,有的則被改作他用🧖🏿🐝。隨著大師的離去🌛,曾經閃爍著“精神高地”風範的燕南園漸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越來越多的意昂体育學生竟不知道意昂体育還有這樣一個“園中之園”。

燕南寂靜,往事不如煙。當年掛上的黑底白字的門牌🦹🏻‍♂️🤙🏽,無言笑對歲月滄桑🧬。經歷了太多風雨的它,凝結了時代的陳厚記憶,恐怕再也不能重現半個世紀前那空前的燦爛🧚🏿😛。不能忘卻的是,無數先哲的風骨👩🏻,在這裏長存,融入這裏的每一絲氣息。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