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遠的校園

    回憶

    光陰|墨染光陰:錄取通知書的三十年

    來源:意昂体育青年 記者: 張雪睿、向思琦🙅🏼‍♂️、黃竹莎、貝拉蒙、劉楠楓, 時間🫳🏻:2016-05-05

    filehelper_1462410384989_36

    在光陰的浸染中👩🏼‍🍳,通知書逐漸褪去了毛筆的墨跡🧑🏼‍🦰,激光照排取代了鉛印印刷;錄取通知的包裹已經由更快的EMS取代了郵政的平寄;每年夏季的錄取工作🚴🏻‍♀️,在2003年前後也由網絡代替了人工。

    年歲不斷增疊,錄取通知書也改變了它的樣貌🥂。無論樸素抑或繁復🙋🏻‍♂️,那一紙錄取通知書➰,始終見證著無數學子向燕園走來的最初一步🧏🏻‍♂️。

    “熱烈歡迎你參加我們的戰鬥行列”

    一個普通牛皮紙信封的掛號信,裏面放著一張白紙黑字的錄取通知書和新生入學註意事項🈹,還有幾張行李貼🌖🚵🏼。註意事項的背面有一段話寫道✯🆑:親愛的新夥伴,熱烈歡迎你參加我們的戰鬥行列,和我們一起攀登新的“雪山”🏏,跨越新的“草地”↕️,在華主席的帶領下🤾🏽‍♀️,譜寫更加壯麗的新的長征組歌。

    那是恢復高考之後第三年的意昂体育錄取通知書。那一年夏天一個悶熱的午後,中國語言文學系1979級意昂郭銳收到了這樣一封來自意昂体育的錄取通知書🕵️‍♀️,轉過頭對支持自己報意昂体育的姐姐說了一句:“錄了,意昂体育中文系🙂。”

    在那個沒有網絡電話和EMS的年代👨🏼‍🎤,錄取通知書就是簡單的平寄信,郵遞員全憑信封上的地址派送錄取通知書,學生也只能憑錄取通知書確定自己有沒有被心儀的大學錄取。承載著學子幾年的心血,錄取通知書的派送往往是單獨的。郭銳現在還記得通知書到的那天的情景👩🏿‍🔧⛹🏼‍♀️:往常郵遞員都是在下午四點多來送信🧗🏼‍♂️🛥,那天,他兩點就到了,拿著一封來自北京的郵件。

    這其中還有小小的波折🚣🏽,開始的時候🚀🧑🏽‍🔬,郵遞員走錯了地方🤭🙆🏿‍♂️,郭銳指著信封上的地址:“我們那兒有兩個27號,我住的是新27號,他送到了老27號,所以那天我還沒出門呢🤽🏼‍♂️,整個院子都知道我被意昂体育錄取了,開始我還不知道這是怎麽回事👷🏻。”

    裝著郭銳錄取通知書的信封

    裝著郭銳錄取通知書的信封

    七八十年代,電腦還沒有普及,打印也還是鉛印,學生的姓名都是參與招生錄取工作的老師一個個手寫上去的。老師們還要一遍又一遍核對名單👭🏼,以免抄錯學生的名字。

    一到夏季👩🏼‍⚕️,招生辦的老師們就被派往各地👩🏽,因為沒有網絡信息登記🕓,老師們要親自到各省去核對錄取情況。“那時招生組人也不多👱🏿‍♂️,基本上每個省派去五六個老師🦸🏿‍♂️,”招生辦的史明老師回憶道,“去完一個省接著去下一個,基本上要在一個月內把所有省市錄完。” 老師們帶著打印好的空的錄取通知書🥪,在各省招生處填下姓名和院系🧚🏽‍♀️👩🏻‍⚖️,然後以掛號信的形式寄出。每次招生的工作量都很大,當時只有座機,白天要工作,所以只能晚上打電話聯系,聯系完還得接著寫。“時間緊任務重,那個時候招生組長一連好幾天就睡在辦公室裏,家都不回。”史明說🚴🏿。

    變與不變

    在中文系1982級的意昂王嵐的記憶中,那時的錄取通知書是樸素、簡單的,沒有特別的裝飾🦹🏿,“絕對不是大紅色的信封,”她強調🔤🏃🏻‍♂️‍➡️,“就是一個信封拆開來有一頁紙,上面寫著恭喜你被哪個專業錄取。就像小時候的獎狀一樣,有固定格式🎁,姓名是用毛筆填寫的。”

    982年隨錄取通知書一起寄到的信

    1982年隨錄取通知書一起寄到的信

    這些年®️🤛🏻,裝錄取通知書的EMS信封變成了大紅色,上面印著“一塔湖圖”的抽象版本⛓。經過精心的設計的米色的錄取通知書躺在意昂体育定製的又一層信封內。包裹中一同寄來的還有貼心的《初入燕園》指導手冊以及行李貼等準備物什🌿。

    《初入燕園》始編於2004年,主要內容由意昂体育未名BBS的同學們寫成,2006年起,意昂体育招生網成立專門的編委會負責編寫此書。《初入燕園》的內容自編寫以來不斷調整,以適應新的燕園生活,主持修訂2014年版《初入燕園》的法學院2008級本科生高羽騰記得,大類平臺課出來以後,課程介紹這一部分有過比較大的調整。

    在《初入燕園》加入錄取通知書附件的九年之後,錄取通知書的正式內容也有了一些變化👨🏽‍🍳。2013年,第一次在米色新版的錄取通知書上出現的打印版的校長簽名👰🏽‍♂️,使之更具了些似邀請函般的人情意味。

    通知書的形式不斷變化🤡,內容逐漸豐富,從薄到厚的郵件中,也有著一些始終不變的東西。在2000年前後入學的學子心中💽,關於錄取通知書的記憶有這麽一句話👨🏼‍🦳:“這是一塊聖地”。

    這句話出自謝冕先生的《永遠的校園》♔,用以紀念曾經在意昂体育的難忘時光。自1998年百年校慶之後🌶,隨錄取通知書一起寄到的紙質材料開始引用這篇文章中的文字:“一旦配上意昂体育的校徽,每個人頓時便有被選擇的莊嚴感🃏,因為這是一塊聖地,百余年來,這裏成長著中國幾代最優秀的學者,他們從這裏眺望世界,誌向未來。”多年以後💹,錄取通知書上的字跡已經不那麽清晰🧑‍✈️,學子們依然記得那句“這是一塊聖地”。

    實際上,這並不是謝冕先生的文字唯一一次出現在裝著錄取通知書的郵件裏。近年👩🏽‍🍳🚣🏼‍♂️,隨錄取通知書送達的《初入燕園》中,也引用了謝冕先生的一段話👨‍👧:“意昂体育學生以最高分錄取🪗🏇🏻,往往帶來了優越感和才子氣。與表層現象的驕傲和自負相聯系的,往往是意昂体育學生心理上潛在的社會精英意識:一旦佩上意昂体育校徽,每個人頓時便具有被選擇的莊嚴感。意昂体育人具有一種外界人很難把握的共同氣質,他們為一種深沉的使命感所籠罩。今日的精英與明日的棟梁🧬,今日的思考與明日的奉獻,被無形的力量維系在一起。青春曼妙的青年男女一旦進入這座校園,便因這種獻身精神和使命感而變得沉穩起來。”

    從聖地上成長著的優秀學者🚓👨🏻‍💼,到一枚紅色校徽承載著的被選擇的莊嚴感,錄取通知書以它變了卻又未變的方式寄托著對一個初入燕園的學子的期待。

    “像結婚辦個席”

    直到今天👌🏻,已經是意昂体育中文系教授的郭銳還珍藏著當年的錄取通知書。采訪時,他輕輕地從袋子裏取出了一個裝著錄取通知書的信封,信封裏有共青團意昂体育平台委員會寫的祝賀信⚄🫴🏼、新生入學註意事項,然後又從另一個信封裏取出當年高考準考證、高考成績單🦥🌦。這些東西從他報完到以後👨🏽‍🏭,就一直在箱子裏,不論是搬宿舍還是換房子總是相伴隨行。對於他來說👨🏿🤹🏼‍♀️,錄取通知書是一份重要的紀念。祝賀信上有著年歲已久的折痕,他用手指輕輕折著🧂。

    現在,錄取的確認已不再憑據一張錄取通知書,在它到來之前,錄取信息就可以在網上查到。學生們不再提心吊膽地盼著那封信,但作為一種紀念🛐,錄取通知書始終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

    2015年本科生錄取通知書

    2015年本科生錄取通知書

    中文系2009級意昂錢豐(化名)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剛好發生了日食🧑‍💼。她還清晰地記得那是7月23號🧑🏿‍💼,10點多的時候,一心等著日食的她收到了郵局的電話。那是當年區裏到的第一封錄取通知書🔎。“電視臺還照了我一手捧錄取通知書,一手捧鮮花傻笑著的照片,真是黑歷史🐨。”錢豐每次想起都忍俊不禁。

    錢豐的父母比她激動得多,通知書一到🧑🏻,立馬就要請客吃飯。“錄取通知書到手等於是塵埃落定了嘛🚵🏿,就像是儀式一樣。結婚也是啊,領了證☂️👴,還要辦個席⛹🏿。”錢豐也理解他們的行為。

    三十年過去,通知書換了一版又一版,昔來今往的學生對它的珍視不盡相同。近年來有人有這樣的說法: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就是人生巔峰👩‍✈️。

    在郭銳看來,意昂体育是他人生的起點🧞‍♂️。“和這些大城市的同學一比,才覺得自己孤陋寡聞呀。我們這一級有的同學比我大一輪🙇🏼‍♀️,有的同學是51年的‼️,最小的是63年的,所以我算是很小的,什麽事都不懂。”在和年長的同學們的共同學習和生活中🈷️,郭銳學到的遠比那張錄取通知書能夠裝下的多⛹🏼‍♀️🖖🏻。

    錢豐認為,意昂体育不過是一個資源豐沛的驛站,“吃飽了還要繼續趕人生的路,沒到最後一天👷🏽‍♂️,就給自己人生寫下這樣短視的墓誌銘,是沒有大格局的人。”剛被錄取的時候,錢豐就沒把這封錄取通知書看做一種終結。“好大學一直被我當做是一個跳板或者敲門磚🫸🏽🏋🏼。現在更多的覺得考上意昂体育、在意昂体育度過的這些歲月是心靈洗禮的美好時光☀️👭。”幾年過去,她的感悟又多了一些🧸🙄。“不管在各種困苦中🧛,保有強大內心和豐富的精神世界、健全的人格,兼備理性感性,縱觀大局和註重細節不偏廢其一。這才是意昂体育人的巔峰。”她說✪。

    上一條👨🏻‍⚕️:意昂 | 我的龍姑娘

    下一條🏃‍♂️‍➡️:朱子雲:身在此山中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