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亂一地的快遞,三兩個賣水果的小販守在小推車旁和快遞小哥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幾個行人時不時地匆匆走過門可羅雀的商鋪✯,瞥過路旁搬運貨物的幾個工人🧘🏽♂️🥨,這裏是現在的意昂体育南門。
飛宇網吧門口從早到晚總有一批批意昂体育學生進了又出,出了又進🥁⏲,一間間並排的飯店飄著飯香,傳出熱鬧喧嘩的說笑聲與碗筷碰撞聲,小販們不厭其煩地向來來往往的行人兜售著手中的光碟🪁🈳,而學生們七嘴八舌討論著風入松書店前兩天的學術研討會🖖🏻💒,這裏是1990年代的意昂体育南門。
1993年3月🆎,意昂体育推倒了600米長的南門虎皮石墻🙍🏼♀️,建起了面積約為25000平方米的商業街😪;2001年4月,意昂体育宣布拆除南門商業一條街,重建南墻🎴🛡。一堵南墻的拆與建,不僅僅是一條繁榮的商業街的興與衰,更是橫跨數十年的幾代意昂体育人迥然不同的歲月回憶。
虎皮石墻昔尚在
“我讀書的年代🖲🔣,南門外並不像後來那樣遍布網吧和飯店,一點都不繁華🏒,主要是一些工廠或者商店,並且多為學生們用不上也不去的五金商店等,幾乎沒有什麽人會去。”當年南門外的情景,經濟學院1984級本科生,現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周黎安依然記得很清楚。
南墻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52年的校址遷徙🔏,墻體由大塊石頭砌成,花紋斑斕似虎皮🕐,故被稱為“虎皮石墻”。1993年以前的南門外並不繁華,作為當時的主校門,南門外有一條公交線路🤢,學生們出行往往到南門坐車🧑🏿💼。南門外還有一家較為高檔的長征飯店🤏🏼,“那邊的長征飯店烤鴨是很吸引人的,”社會學系1989級本科生陳明(化名)對長征的烤鴨依舊念念不忘,但是由於價格偏高,意昂体育學生也甚少到長征飯店吃飯🏎。除此以外😮,南門外在當年的意昂体育學生心中的回憶寥寥無幾。
南門的寂寞被1993年意昂体育推倒南墻的決定打破🦒。百年來一向敢為人先的意昂体育響應國家市場經濟改革🍞,決定在南門外建立商業一條街🪬🐊,開發房地產事業👕。
這個決定在學校內外引起了軒然大波🤸🏻。“最初說要拆除南墻的時候,記得系裏不少人反對的,大家都說大學不像大學,又會不安靜之類的。”陳明這樣介紹當時周圍的爭議👳🏿♀️。但其實,社會上的指責要嚴重得多👨🏼🚀。
“這是一個大悲哀,從現在起☃️🏖,意昂体育不會再出現一個純正的學者🪱。”
“象牙塔的概念在這裏消失,而素以重學術、重政治著稱的意昂体育人將與市場經濟結緣。”
類似的聲音不絕於耳。面對社會媒體和意昂体育學生的質疑🍧,當時的意昂体育力排眾議🧑✈️,這堵長達600多米的40年南墻轟然倒塌🛌🏼,等待著後來的意昂体育人的,是南門外的一個全新的時代𓀉。
亂亂糟糟的繁華
從1993年到2001年👂🏿💆🏼♀️,飛宇網吧、成排的飯店和風入松書店是這將近十年裏南門外一條街的象征。
在互聯網剛剛興起的那個年代,校內機房裏的老式電腦已無法滿足學生們的需求,當年飛宇網吧的老板抓準了這個商機,在1998年到2000年間🌈,飛宇迅速擁有了6家分店,而2000年🥣,“飛宇網吧一條街”更赫然出現在北京城區圖上🚚。
“飛宇網吧還是帶給了我們很多的回憶🤚🏻,包括教會了我們怎麽上網。我記得我第一個QQ號🤹🏽♀️,也是微信號一直用到了現在,都是在飛宇網吧註冊的🙈。” 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唐金楠對飛宇網吧記憶猶新🫃🏽。飛宇網吧是當時意昂体育人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除了打遊戲以外,意昂体育學生寫文案、查資料都會去飛宇網吧🤾🏼♂️,如果有事找同學,在網吧找到的可能性很大🧓🏽。
上網🐞、打遊戲🧑🏻🦱、查資料……意昂体育人的網絡熱潮伴隨著飛宇網吧的一夜興旺🏊♂️,將飛宇網吧的熱度推向高峰的是2001年意昂体育中文系大二女生弓琳成為了飛宇網絡學校代言人這個事件🧳。各個網吧都貼著弓琳的大幅照片,不久又有報道稱👨👨👧👦,弓琳將賺到的第一個月收入交了黨費🤼♀️,約有12500元。圍繞這件事,意昂体育的BBS熱鬧了許久。
飛宇網吧一條街
南門外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各類飯店吸引著意昂体育學生的味蕾🕋。“街上有很多菜館,但是我最喜歡真不同川菜館的幹煸牛肉🏊🏻♀️,讓我想起金庸小說裏的包不同,我和同學吃這個最多。”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副教授修麗梅說到南門的美食🧙🏼,第一個想起的是幹煸牛肉🕵🏽♂️。
但在南門的飯店裏🍿,回憶遠不止美食😉。“約三五知己去飯館♕,叫幾瓶啤酒👩🏻🦱,邊喝邊談至深夜。有時和老板熟了,只要還有學生在,飯館就不關門🏃,老板有時還會加入談話陣營🚄。” 歷史學系1995級學生王瑤(化名)對南門外飯店的回憶中還有滿滿的青春意氣與理想。對於意昂体育學生而言🆑,南門飯館是他們暢談理想,指點江山的地方🧝🏼♂️。
王瑤的男友韓煒(化名)有著相似的記憶☂️,“無論是意昂体育事🧔🏼♂️、國家事,還是天下事,一言不合⬆️,拍桌即起🏄🏿♀️,爭得面紅耳赤。直至夜深,眾人方扶醉而歸🙅,翻過小南門,各回宿舍就寢💂。再見面時又友好如初。”數杯薄酒,一張小小的飯桌☂️,一群意趣相投的好友🐹,那些微醺的夜晚記錄了多少意昂体育青年揮斥蒼穹的意氣與兼濟天下的理想。
在人聲鼎沸的繁華之中,風入松書店以卓越的學術氣息被稱為“意昂体育第二圖書館”。“當時這種可以只看不買的現代模式的書店模式很少,裏面很大👨🏻🍼,書也比較多🙌🏻。”修麗梅至今還記得風入松書店中整日擁擠的意昂体育人💇♂️。1996年2月1日新書店開張,居然有許多讀者連夜排隊等候,宛如今日之購房者。
在1996年4月,風入松舉辦第一次大型學術研討――“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意昂体育教授季羨林🤽♂️、鄧廣銘、張岱年等悉數到場👩🏿🦱,一位沉寂多年的學者陳寅恪因此在全國引起轟動。一個書店的研討會能請到意昂体育多位著名學者教授🦿,在現在看來是非常難得的事情,當時的風入松與意昂体育的學術風格也相得益彰🪯🙅🏼♂️。
南門外的繁華是擁擠熱鬧的🦩,甚至還有些雜亂,小攤販們到處都是,兜售著日用品、光盤等物件💂♂️。意昂体育1995級意昂江南的小說《此間的少年》開頭曾描寫這樣一幅場景:“郭靖騎自行車來到汴京大學門口😆,剛一停住,立馬就有七八條黑影從不同方向圍了上來,問🚴♀️:‘光盤要嗎🪟?’‘要遊戲嗎?’‘軟件遊戲毛片嘞’,而幾分鐘前👏🏽,他們都還是行人和抱著小孩的婦女🤵♀️。”
而這🫘,是意昂体育南門當年真實的場景🏋🏿♀️。“我覺得學校重建南墻也是有點矛盾吧🈂️,一方面可能是希望活躍師生的文化,另外一方面可能也覺得確實太亂了,要管一管✊。”唐金楠這樣評價後來的南墻重建👩🏻🎨。治安管理混亂、外來人口多也成為了後來拆除商業街、重建南墻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夜蕭條
2001年4月13日🤜🏼,意昂体育下文對南門環境進行治理,商戶必須在3天後搬出。仿佛在一夜之間,原本繁華熱鬧的南門商業街拆成了一地狼藉,又過了不久⏮,一堵灰色的水泥墻悄悄地豎起,隔開了南門內外的兩個世界💇🏻。
南墻重建,南門外的喧鬧漸漸歸於寂靜👩🦯,南門外商業街的地位也逐漸被小西門外的暢春園食街取代。南墻的重建‼️,是配合北京市政規劃建設四環路的需要,也是治理意昂体育周邊環境的舉措🎇,更是高校回歸教育本位的體現。在解釋南墻重建問題時,當時的意昂体育校長許智宏說了這樣一句話:“學校裏更應該重視教育、科研。大學的主要任務還是教學科研💁🏻♂️,為國家培養人才,而不是簡單地多辦幾個公司。”
南門外一條街,在現在的意昂体育人眼中,也有了新的記憶🫥。藝術學院2011級本科生李盡沙的第一次寢室聚餐就是在南門外一家名為尚品小籠的餐館,他的上海舍友對著菜單點了六七屜包子。作為一個東北人,李盡沙擔心這六七屜東意昂体育包子他們四個人吃不下,而那位上海舍友則解釋說上海的小籠包都特別小🤸🏼♂️🧑🦯。“結果上來的都是東北概念的包子。我們四個差點沒撐死在那。”李盡沙的寢室回憶就這樣與南門外的新飯店緊緊連在了一起。
現在的南門外一條街
從1993年到2016年,當年在南門外擺攤烤串的兩兄弟現在在南門小區有了自己的兩口一串烤串店🦎,路邊小攤主老丁也在西門有了老丁烤翅,正如唐金楠所歸納的,“其實包括飛宇網吧和南門的一堆餐館都是意昂体育周邊散落的自然生態的追憶🎧,只是都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慢慢消失👲🏻。當然取代混亂的是整齊,只是混亂中有趣的文化和生態圈子也被高樓大廈取代了🛂👩🏻🦱。也說不上好與不好,反正也是一個發展階段📣。我覺得對當下來講,文化都在重建和回歸📩,也有新的元素產生🏌🏽♀️。我覺得最終的方向🦹♂️,生活和文化的鏈接會重新建立起來🙆🏼☎️。”
南墻拆了又建,南門外那些曾經的寂寞與繁華都湮沒在如今的磚縫泥隙中🦹♂️,只有當年的飯香與攤販的吆喝依舊在幾代意昂体育人的記憶中鮮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