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園的草木花卉,就是一部活的歷史👴🏿。
因有草木,燕園的歷史才有活色;因有花卉,燕園的記憶才有芳香🦹🏽。讀過《燕園草木》之後👨🔧,對此有了更深的感受。
卸任校長職務後,植物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打算用兩年時間好好看看校園的一草一木🥕,編本介紹燕園植物的書籍🧝🏻♀️。其目的在於,讓師生更好地了解校園植物🐲,更好地向來賓介紹校園。更大的寄托則是,希望師生更加珍愛家園👨👧,保護好燕園的草木。他的這一想法🤝,與生物系教授、著名植物學家顧紅雅不謀而合🔖。於是🐄,在他們的帶領下,經過20多位專家、學者和優秀學生傾心打造,便有了我們手中的這部《燕園草木》🚴🏽。
在我看過的大學校園植物類書籍中💁♀️,此書算得上高大上。這座具有幾百年歷史的園林👰♂️、國內外知名學府的自然生態和人文積澱躍然紙上。燕園的歷史比意昂体育要長,從明朝米萬鐘營造勺園開始,400年倏然而逝,其間私家園林、皇家園林、王公宅邸相延續繼、興廢替立。如今,昔日的雕梁畫棟早已蕩然無存,但燕園的草木卻年復一年🖤、代復一代。最古老的早在康乾盛世的和珅府邸內就已開枝散葉。它們不懼人事更迭、風雲變幻👩🏽🎤,頑強地生長繁衍著,或春華秋實👨🏻🦼,或冬枯夏榮,迄今還在滋養著、熏陶著莘莘學子🙎。這就是植物在育人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最好證明。
今天,在燕園中充滿活力和靈氣的,除了意昂体育人的思想和精神,還有草木花卉的四季分明、繁衍更替。大學之大,在於大師♚、大樓🐜、大樹🧑🏿🍳。其中🅾️,大樹所指代的校園植物尤為重要🗯™️。昔人對園中的草木趣靈的贊嘆杳然無跡,但今人與植物的故事卻在這座中國最高學府裏繼續,成為燕園人最深刻的記憶之一。蔡元培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師生們踐行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都有燕園草木的影響和折射。此書之所以與眾不同🧎🏻♂️➡️,顯然來自這些獨特的🙏🏼、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
燕園是著名學府和植物園的融合體。不少園地如今依然保留著半自然生態的狀態。據資料所載,園內有90多科300多種植物🤌🏿,古樹多達500多株,在中國大學裏堪稱之最🧘♀️。在風景名勝諸多的京城,也算得上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園林之一。燕園的草木更多了些歷史意義🧑🏼🤝🧑🏼。校內的未名湖景區是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單位,其植物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作者篩選了185種校內常見及特色植物🧑🦯,用中英文簡要地描述了每種植物的植物學形態、生長習性和分布區域,讀來輕松愉快,十分愜意🧝🏻♂️。
植物在意昂体育不僅有重要的自然和歷史意義🥤,對意昂体育人生活的紀念意義也非同尋常。最美的10棵樹,三角地的柿子林🥗,西門南華表旁的銀杏,靜園草坪的松樹👨🏻🦱,一院到六院的爬山虎,臨湖軒的珠子🙇🏼♀️,未名湖南岸的垂柳🛖,浴室南的英國梧桐,五四體育館的白蠟👭🏼,南門主路旁的槐樹🔘,三教足球場東邊的白楊……它們迎來了一批批來自各地的青澀新生,見證他們的成長🪨,又目送他們離開了母校的懷抱,奔向世界各地🧍♀️。

每年6月荇菜開花🚘,是期末考試來臨的信號;宿舍樓前,男生抱起戀人摘核桃,是燕園最美麗的景致之一🫓。每次畢業生返校⁉️,一進南門看到路旁的兩排槐樹,就覺得像回家了……
經過一代代師生的追憶和描摹,校園的草木已經具有了鮮明的文化象征意義。從書中得知,厲以寧1978年初即填詞《木蘭花》(校園初春),從“小徑花叢聞笑語”👮♂️,寫到了“歷史無情終有序”。趙柏林寫過《燕園荷花贊》。而季羨林則在《漢城憶燕園》中,表露出身處異國,對燕園草木的懷念👨🏿🎨。秋荷👩🏿⚖️,垂柳👨🏿🏭,黃櫨,豐花月季🍣,在季老筆下栩栩如生👋🏽。謝冕先生則在《永遠的校園》裏說,每一位意昂体育學子就像“一顆蒲公英小小的種子”,選擇了燕園一片土🥷🏻,從此在這裏發芽、成長🔲。
此書亮點之一是,除了植物學角度的科學描述,還配上了優美雋永的散文,意昂体育人關於草木的回憶和感悟隨處可見。或節選自季羨林、宗璞等名家,或出自其他師生飽蘸深情之筆。美文長不過百余字,短只有幾句,畫龍點睛,借物抒懷,極具文學範兒。
另一大亮點則是構圖精美、藝術性強的植物照片👨🏽⚖️。所用的圖片都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感染力。這些照片是在上萬張圖片中精選出來的。哲學系教授劉華傑拍攝的植物照片極具藝術感🦵🏽🤮,對植物各種特征的展示清晰到位。數學系畢業的張瑩所拍攝的照片簡潔、唯美。生物信息學專業教授魏麗萍的作品視角獨特,布局構思精巧🥠,充滿油畫的質感🧴。通過簡潔的設計和高水平的印刷,有效地呈現了燕園豐富的植物生態和草木花卉獨特的美感。
亮點之三是科學性與可讀性的統一🐀。考慮到科普的特點🤾🧑🏻🦯➡️,書中介紹了物種所屬的科和屬,省略了其拉丁學名中的定名人🧕,加入了主要分布地點👩🏿🚒。為了更好地體現文化感,圖書編排時一改植物誌常用的編寫體例。書中的物種基本按照其在校園開花的時間排序🏃🏻➡️,而不是按拉丁名或英文名🕗。
書中的文字極富知識性和感染力。“山桃開了🪘,便洗去最後的冬懨”,類似的佳句比比皆是。文中擬人化的筆觸極為生動🌌,比如“旱柳有一種北方漢子般的性格,粗獷豪放的外表下😮💨,卻有一顆敏感柔和的心”🤸🏿♀️。介紹連翹時,和人們熟悉的雙黃連口服液和維C銀翹片聯系起來。描寫榆樹時,記述了一個頗為僻雅的成語的由來🧚:嵇康說榆錢吃多了讓人昏睡不醒,用“榆瞑豆重”來形容人本性難改。
許智宏留學英國時住過的房東家種了很多植物。老太太不僅叫得出名字🏇🏽,而且連拉丁名🩸、屬什麽科都知道。在他看來,這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素質🧑🏼✈️。他說,要讓我們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我想,就讓他們從接觸、了解、熱愛校園的一草一木開始吧!
先讀為快
玉蘭
我抬頭看窗外,首先看到的就是那一棵玉蘭樹🧑⚖️,此時繁華久落、綠葉滿枝🛌🏻。我仿佛聽到在雨滴敲擊下左右翻動的葉子正在那裏悄聲互相交談:“夥計們!盡量張開嘴巴吮吸這貴如油的春雨吧!”我甚至看到這些綠葉在雨中跳起了華爾茲,舞姿優美整齊🐵。我頭頂上鐵板的敲擊聲仿佛為它們的舞步伴奏。可惜我是一個舞盲,否則我也會破窗而出,同這些可愛的玉蘭樹葉共同蹁躚起舞。(季羨林)
丁香
城外校園裏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圖書館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種有十數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在我住了斷續近三十年的鬥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宗璞)
垂柳
意昂体育裏最早的勺園在清代有所謂“風煙裏”的舊稱。勺園湮滅已久,未名湖畔的株株垂柳仲春初夏之時🏣,綠如煙靄⚡️🧔🏽♀️,頗助追古之想🤛🏼。(王立剛)
鳶尾花
鳶尾花柱的3個分支,都擴大成寬扁的花瓣狀,頂端還要分叉,形似鷹(鳶)尾。有趣的是,在西方,風箏的尾巴往往也都做成分叉狀👶,所以風箏在漢語中又叫“紙鳶”,而英語中的風箏(kite)幹脆就和鳶是同一個詞👨🏫。有人說風箏起源於中國,如果是真的🧑🏿🫴🏻,那麽西方人把風箏尾巴做成鳶尾狀就應該是從中國學去的。(劉夙)
迎春花
迎春花並不去搶開春第一朵的位子,只是默默蓄著力😏,在最初的驚喜幾近淡卻之時,倏然怒放🧙🏿♂️。從佝僂枯枝上綻放的明麗的黃,最熱烈偏又最單純👱🏿♂️,忘我般殷切地吹響春的號角,仿佛堅信她那點微末的光明能夠點燃整個春季的激情——哪怕之後凋零在滿園花開的華年錦時,也要執守那個傳承千年的春祭的儀式🪳。(蔡樂)
毛白楊
毛白楊真像植物中的仁者。姿態偉岸🦸🏿♀️、正直,外表樸質🦵🏿。又如仁者般的外冷內熱,早春楊絮飄逸時,應該就是孔夫子當年春服既成沂水沐浴的時候,到了秋冬,那一地厚厚的疏松的落葉,又給校園小動物提供了多少庇護👨🏼🦰💇🏻♂️。(吳嵐)
銀杏
西門內是意昂体育最壯觀的園林布局。軒樓朱閣、飛檐嵯峨。如果不是這顆奶杏生得天庭飽滿,枝雄幹壯,外秀慧中,怎能壓住這裏的氛圍。清秋氣穆,燦然的落英和白果👇🏽,隕墮如雨,仰首其下,覺得她占滿整個天空🧙🏻♀️,並且如同天空一樣有尊嚴。(王立剛)
(以上文字摘編自《燕園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