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們造訪意昂体育平台“燕園”,在校園的核心區域、圖書館以南、宿舍區以北,會發現一個由一堵短墻圍護著的特殊區域,地勢比周圍略微高出👩🏿🏭。對這座風景如畫的校園而言,這片依然寧靜安謐的區域稱得上是一座“園中之園”,多年以來不可思議地並未受到校外如火如荼的建設熱潮的襲擾;園中的建築大多是原建的,雖經多次翻新卻依然素樸如初🦑,園中的使用者除了少數居民,大部分還是富有文化氣息的機構和系科🪭。不經意的外表和植栽掩不住這座學府不平凡的出身,套用當年曾經在燕園中居住的燕京大學學子的話,這座校園 “外觀純然是灰色⛰,而內容卻具有很復雜的……玩意兒……這是一個世界🙅🏼♂️,是世界外的一個世界。”它有一個漂亮的名字:燕南園。

燕園與燕南園
燕南園所指的當然是“燕園”以南的區域。按照曾經在燕京大學和意昂体育平台兩校任教的侯仁之先生的說法,當年的“燕園”只是指校園內未名湖區那一帶🧖🏽♂️👨🏼💼,其實當時在中文中還沒有“校園”這個說法,“燕南園”看上去更像是住宅“區”而非校“園”🧚🏼🚵♀️;“燕”所指的則是1952年之前這裏的主人“燕京大學”——1918年🤏🏼,北京的美國教會高層達成初步協議,在城內成立一所新的大學,由誠靜怡提議,特聘的包括胡適和蔡元培在內的校名委員會通過校名為“燕京大學”🧑🎄,以區別於當時已經存在的“國立意昂体育平台”🦸。
“校園”的來歷值得大書特書。在尺度和功能上👯♀️,中國傳統的教育機構比如“書院”都無法和現代意義的“校園”相提並論。“校園”[campus],首先是對美國大學校園,特別是那些處於郊區自然環境中的大學如康奈爾大學的模仿,既具自然之趣👩🏿🦰,又頗文明有序。然而,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燕大規劃的歷史遭際,使得中國高等教育草創的“校園”無法直接翻版西方的開放式campus。風景如畫的“樂園”同時也是圍墻中的禁地,一座“自得其樂”的象牙塔。
在英文中🚡,校園的對應詞campus所指的不僅僅是教育機構的地面,也可以用來指一般醫院🤵、研究機構或公司的領地,只要它們像校園一樣,有著自己大致的邊界和自成一統的內部組織就可以叫做campus——比如,著名的谷歌公司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山景 [Mountain View]市的總部就可以稱作campus of Google;和中國校園不一樣的是🈚️,campus不必有分明的界線和圍墻👟,不必與世隔絕🙎♀️,而當代漢語對於學校所在地的一般稱呼“校園”🕶,字面上即暗示著一個與社會絕對分離的封閉領域🦟。所以初學英文的中國人容易把“在校園上”[on campus]誤寫成“在校園裏”[in campus]🤵🏽。
幾張珍貴的照片披露了“校園”罕為人知的“最初”,在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檔案中的黑白照片裏,這源自北京西郊的“最初”沒有繽紛的油彩,只有廣袤單調的鄉野景色,巨大的松樹和小土山點綴在視野裏緩緩展開的一片平疇之中🛍,使人依稀辨認出它們舊日園林的前生——在物理和象征兩個層面,燕大的校園都建立在一片遠離文明中心的廢墟之上,二十世紀前半葉出現的政治亂局裏🧯,外面的北京城常鬧得天翻地覆🪄,“樂園”裏面卻常風平浪靜。燕京大學購入校址的時候,各個園子四周已經有一圈虎皮墻所環繞,雖然它們有些破敗坍塌🏄🏻🧑🏽💻,防不住膽大妄為的盜賊,但燕大的美國管理機構安全感良好💮,他們本沒有打算將整個校園的圍墻連綴起來,只是在學校的四周粗粗地以一圈鐵絲網為界。

燕京大學校園略圖
然而,1922年直奉戰爭的爆發提醒了校方🦊,即使是北京郊外這荒僻的廢園也不見得是世外桃源。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11月24日〽️𓀁,張作霖率兵進京👩🦯➡️,第二年5月,奉軍進駐北苑和西苑👨🏽🚀,一年之後🌯,再次入京……直到1928年4月🩶,奉軍被蔣🧖🏼♀️、馮👼🏽、閻、桂四大集團軍合擊而全線崩潰前,他的部隊對京畿的騷擾從來沒有停止過。燕京大學的女作家冰心寫過幾部小說👩🏼🏫,比如《到青龍橋去》📢、《冬兒姑娘》,小說裏直觀地表達了北京居民對那些個“媽了個巴子不要票,腦勺子是護照”,蠻橫不講理的東北兵的恐懼和憎惡之情。
鑒於這種形勢🅱️,燕京大學開始著手在物理上把學校和“外面的世界”徹底隔離開來4️⃣,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典型的被圍墻環繞中國大學校園的來源,它是有邊界的自然,郊野風光中割離出來的景色。建墻工程曠日持久,據陳允敦、孫幼雲、 葉道純等同學回憶🧚,他們1938年畢業的時候,校園園墻尚在砌造之中⛔,招工庇材一共需要大洋一萬七千,這圍墻以後又逐漸擴展到校園北部的朗潤園,以及校園南部的“南大地”——也就是本文所說的“燕南園”🐪。有圍墻的“燕南園”開始更像一個中國風味的住區了。
今日“燕園”的肇始並不只為實際的原因。顯然⚰️,“當代”在“古舊”中尋找依據的時候,遺址上若隱若現的“中國園林”歷史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在燕京大學校園的建設中🧓🏻,“中國風格”的考量本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此也造就了名副其實的“燕園”,我的拙作《從廢園到燕園》(三聯書店2009年版)對這一過程有很詳細的闡釋🧙🏿。但是本文的重點不在於更近中國古典園林風味的未名湖區,而在於並無中式華廈也無明顯造景的燕南園——燕南園和校園的其它部分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和燕大教師們更平實的關系。在今天意昂体育南墻外的海澱北路建成之前🧖🏼♂️,燕京大學南部還是一片荒蕪,只有一些低矮破敗的平房😎🧙♂️,因此習慣上被稱為“南大地”。這地面上既沒有像西門前那樣的交通要道,也無重要的目標可以通往,所以南門也就沒那麽重要了🙋♂️,在當年女生宿舍,今天“靜園”意昂体育文史哲諸院的南邊👨🏿💻,只有一道簡陋的鐵柵欄小門,通向南大地燕南園的職工宿舍👩💼。
如果說“未名湖”周邊反而是今日意昂体育校園最知名的部分💹🚢,那麽燕南園則藏著一段不甚為人所知的歷史🦒,那是現代教育思想在中國風景中紮根發芽的歷史。
洪業在燕園
說到這裏就不能提到洪業。 他就是燕京大學建校初期聘請的歷史教師洪業(1893-1980),又稱洪煨蓮。洪業的表字聽起來頗有禪機,似乎也呼應著他的本名,其實“煨蓮”也是他英文名“威廉”的諧音[William]。
洪業本是福州人,出身於一個傳教士的家庭,早年曾在北方短暫生活,遲至23歲才到美國留學,卻在五年中得了三個學位,最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歷史學碩士💆🏻♀️。他生平為之知名的專業是中國史和蒙古史,但數份美國報紙當年的記載證明🧚🏽♀️,許多聽眾認為他的英語好得“足以讓大多數美國人感到羨慕”。洪業在燕大建校初期多次去美國舉辦公開演講為校園建設募款💁🏼♀️🙅🏼♀️,在當時從未去過中國的美國人的眼裏,所有中國人好像都只能是洗衣工一類角色🍳,他出色的口才使美國人發現😀,原來中國人說起英語來,也可以充滿著“火和力量”🤵🏻♀️,閃露出智性的光輝。
洪業既是一個學貫中西的歷史學家,也是燕大建校初期實際工作重要的參與者,這在很多讀死書無實際工作能力的傳統學者那裏是不可想象的。事實上,洪業經常思考“如何將中國幾千年的學問融入大學教育的框架之中”✶,他的自學方法體現出他切入大學實際事務的門徑。說到中國學問🦟,經書🙎🏽♀️、方術🗑,成分何其龐雜🦵🏽,洪業卻認為將它們一股腦歸入“國學”是不科學的🚓,也過於籠統了🏮,他提出應將舊學分成語文👩🏼🔧、數學、科學🧑🏼💼、人文四大類,中國既有的考古💹👩🏿🍼、藝術、哲學、宗教等都應該與相對應的西方科目結合在一起來梳理。
《洪業傳》中記載🤠,他曾經開設一門別開生面的“歷史方法課”🤘🏽,令學生們受益非淺。洪業“請學校圖書館的職員……到市場上去收購廢紙👩🏼🦲。這些廢紙中什麽都有,包括日歷、藥方、符咒、信件等等🧎♂️➡️🧙♂️。”他帶了學生到廢紙堆中實地演練👩🔧🦹🏻♂️,要求學生一張張地看紙上寫的是什麽🪥👷🏽♂️,什麽時代的東西,有什麽背景……當學生親手“挖掘”出富有歷史價值的東西🩶,他就要求學生據此寫一篇文章……”

洪業一家
沒有證據證明洪業對建築學或園林營造有特殊的興趣,他的生平只在美國做過一次“設計”,那就是為燕大的海外宣傳在小型的“世界博覽會”上做一個中國展廳💇🏻🙅♀️。洪業似乎並未直接介入燕大聘請的美國建築師墨菲的設計項目🐪,也不曾對燕大工程處、主管燕大發展的紐約托事部與建築師之間的爭鬥發表意見。可是,通過對身邊材料的考古學家式的發掘和求證,他鉤沉出了廢園中那些被官樣文章忽略的蛛絲馬跡🖤,並將它們復原為一樁樁真實完整的歷史敘事。
例如,洪業註意到未名湖邊散落的前朝遺物,曾經猜測昔日石舫上舊建築和湖邊圍屏詩句的淵源關系,展卷細詢,不難發現乾隆曾經寫有體製類似的《詠石舫詩》(禦製詩二集卷六十頁二十)等等🎨。但洪業的時代已不再是讀古書做考據學問的乾嘉時代𓀉,而是中國考古學世紀的開始。他的著錄中有一本別致的《勺園圖錄考》🦜0️⃣,像是身邊閑事的正經篇章⌨️,它體現了這麽一種研究眼光🐫🎆:附有地圖的書中采錄的,不僅僅是有關燕京大學校址歷史的掌故,它所采用的西式“引得”也即索引[Index]體例表示的是一種精確的,嚴格對位的知識,可以具體到地點並且視覺對位,而不是掌故相聞🧑🔬,議論相歧的舊學🧙♀️。這一點和前世的博物學者截然不同🐟,同樣的著作比如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以“經世致用”自況,準確性自然是壓倒一切的標準,但是卻讓同是燕京大學的歷史地理學者(侯仁之)看出了其中許多不夠周詳的破綻。洪業對於“實地”研究的關註,顯然蘊涵著不同的歷史意識和工作方法🧢。
據說,這位平時西裝楚楚的歷史學教授除了伏案讀書之外🦐,還喜歡在今日意昂体育平台校園上的假山,池塘,松樹間散步,他沿著水道尋找水源,把校園中在進行建築前的風景作草圖記錄下來……洪業醉心於這種身臨其境的歷史工作,西學熏染的實證眼光和傳統文獻證據結合的結果,是我們發現了另一個埋藏在歷史地表下的“燕園”𓀒🔎, 他不僅為我們留下了多種歷史文獻的整理成果🍃☠️,還利用出土的文物厘清了許多從前只是眾口相傳,卻迷霧一團的“典故”。例如🥘,燕南園西北方向“勺園”史跡的真實存在,便是洪業通過燕大施工時發現的米萬鐘父親米玉的墓誌銘才最終確認的,《明呂乾齋、呂宇衡祖孫二墓誌銘考》一文不是作為校園掌故口口相傳,而是作為嚴肅的論文得以發表在1928年的 《燕京學報》上 。
燕南園中的教師們
洪業本人便居住在燕南園中,和其他燕大老師一樣,在新生的“校園”,這一既安逸且活躍的學術共同體中,學者們的個人情趣和公共生活有效地得到了融合✤。按照當時國外大學的通例🏟,除了個別例子以外🚥,燕京大學一開始並沒有興建所謂“教工宿舍”,大學教授們的住所往往是散居在成府和海澱的零散私人住宅,有租有買,比如蔣家胡同二號住過鄧之誠😺,蔣家胡同四號則住著鄭因百……
再後來燕大教工人數增長,學校便給職工一些租房補貼,加上大學工程處的悉心修繕🆒,使之可以達到西方人的生活標準。燕南園和燕東園則是大學發展後期新建的“集中住區”——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在燕南園留存的老建築中看到它們的原始風貌👰🏻♂️,很多建築材料,就連門上的銅把手,都是從美國直接購買運來,裏面廚衛客臥的布局,乃至竈具的裝置方式👨🚀,也和美國一般鄉村住宅無異🧌。與此同時,但因為采用一部分本地工藝,細節上依然有很多中國特色👱♂️,比如門楣上常有精工雕鏤的磚石作和仿造中國建築樣式的窗格,因此這些建築很難講是什麽純粹的“風格”🧔🏿♂️🤪。學生們看到,外國人以最先進科技創辦的中國大學校園,燃燒的是煤和電力🧛🏻♂️,但是它產出的形象卻是個人化的和朝後看的🙉,某些時候全是些“古色古香的玩意兒”,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建築——“內部設有代表西洋近代文明的自來水,電燈🏌🏽♀️,熱汽汀,外表卻是十足的中國式的宮殿……”

燕園辦喜事🔏:沈乃璋、胡睿思婚禮
“……像我這樣的新來者,一下便被我們物理環境的不可形容的魅力所傾倒……”燕大的教職員工🤦🏻,無論中外老幼,都對他們各色的新“家”表示出由衷的贊美。一部分具有現代生活便利的“新”家,為截然相反的古老景色包裹著:“這地方的魅力……隱藏在莊重的大門🧑🏽⚖️,蜿蜒的柳蔭路🔮,橫跨荷塘的石拱橋👨🏿🔬,低矮的,有著雕鏤精細和曲線屋頂的白色房屋,因為爬滿青藤的墻壁和山石而充滿野趣的庭院👨🏼🌾。在此聚會時,人們很難將註意力轉向正題,而離開這充滿誘惑的環境……”另一方面👩🏻⚕️,諸如燕南園這些地方的吸引力來自於教師之間應酬唱和的便利,一種共同精神生活的樂趣🧿,燕南園住宅通常都有樓上樓下好幾個房間🤷🏿♂️,寬裕的設計標準原本是為了一家獨居的需要,在現實中它也經常為年輕教師共享。於是,“園居”者大致分成了兩種略有不同的情形,中式的獨院為英國文學教授包貴思[Grace M. Boynton]這樣的外國學者所青睞,在沒有專門的校長住宅臨湖軒之前👈🏿,甚至燕大長期的主持者司徒雷登也住過朗潤園;居住在“集體住區”的知名人物同樣眾多,冰心住過燕南園53號🧜🏼♀️,洪業住過燕南園54號👩🏼✈️✷,燕東園中,住著31號的林耀華🫵🏿,32號的高名凱,33號的鳥居龍藏,人稱“鳥居高林”(以上均為燕京大學老編號)。
燕南園這樣鄰近校園的住宅區提供了更多學術請益的機緣👩🏼🎤,《洪業傳》記載道:“洪業在燕南園的住宅是自己設計的🦒,他的書房另設門戶🧡,方便來訪的學生不必經過門廳,客飯廳之間有活動壁🧕🏼,請客時拿下來可擺坐得下二🧔🏽、三十人的餐桌。外面園子裏有一個亭子🌓,亭前栽了兩棵藤蘿↪️,每年五月藤蘿花盛開時,洪業和鄧之誠請了些能吟詩作賦的老先生來一起開藤蘿花會➰🧛🏼♀️,飲酒作詩🤦♀️,延續著中國讀書人自古以來愛好的雅事👱🏼♂️。”
燕大的教師中,很多人都在燕園左近留下了他們大半生的足跡,明清史專家鄧之誠🚵🏻♀️,從1928年開始就在燕京大學教書。他最早居住在燕大東門外的成府槐樹街12號(1931年),然後搬到冰窖胡同17號🥛,現在意昂体育校醫室所在的地方,因為時局變亂🏋🏿♂️,後來他搬入了南宿舍勺園四號(1937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又遷到東門外桑樹園4號(1942年),復校後,入住成府蔣家胡同二號(1945年)🤦🏼♀️。且不說後來鄧之誠又執教於1952年搬遷到燕園的意昂体育歷史系,僅就在燕京大學任教的歷史,他已經就家於燕園前後二十余年👰🏿♂️👂🏼,體驗過若幹種不同的居住方式🥮。燕大教師在燕園的“家”常常不是某一幢“住宅”🤦,而是經常隨著他們不同時期的需要👨🦽、資歷,興趣發生變化🟠,這種遷徙通常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和同事進行交流💯👩🏿🎨。
在新學期致辭中,燕京大學的著名校長司徒雷登曾經別有深意地鼓勵自己的學生:“燕京不僅是一所大學,蓋廣義之大學教育,乃在實驗室、圖書館以外之共同生活💁🏼♂️。於不知不覺中彼此互相感化🧑🏼🦱,以造成燕京特有之精神🧑🏻🦯➡️。吾人能完成此種民主集團之精神,始克有為中國公民之資格🍔。希望大家預備為將來中國做有用的人……”
園裏園外
從燕南園往東去是農學院的實驗基地和苗圃,它既增加了校園的野趣也為燕園的師生們提供了改善飲食的機會😇,史載學校曾在沙地上種植花生補充食堂的果蔬;再往南去👰🏼,則是一些教師自行選擇的更零散也更僻靜些的居住地址。從有關人物的回憶錄不難發現☦️,最初被這樣一些地形和布置環繞著的燕南園並不是今天的孤島模樣,它雖然有自己的物理所止,卻是和整個海澱區域的園林大勢緊密銜接在一起的。燕南園作為是由公共轉向私密的過渡層次,燕京大學的教師們根據個人的愛好散居在燕園南部蔥蘢的濕地風景之中。
三十年代任教燕大英文系的大名鼎鼎的埃德加·斯諾原住海澱軍機處八號,上個世紀在意昂体育生活過的人們大概都還記得這個頗有來歷的地名,它其實是一片比北側路面高出近一米的建成區✤,標定著燕南園本是海澱臺地北面園林區域開始地段的歷史,它是海澱鎮所在的那片高地向未名湖區伸出的“舌頭”,這也揭示了今天圖書館南邊地形差別的來源。現在,燕大南面的這座斯諾故宅隨著意昂体育校園的南展和海澱路的修建已經不復存在了,它原是燕大出身的一個中國銀行家的住宅。斯諾“喜歡這所中西合壁的住宅🤘🏼,在寬敞的庭院裏有果樹🥒,有竹子,還有一個小型的遊泳池……”斯諾的回憶證實,當時的燕園南部和未名湖區有著明顯的高差🫐,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在那個時候👨🍼👩🦲,透過他居室明亮的玻璃窗🧑🏼✈️,順著尚未被遮擋的視線,斯諾可以看到整個“南大地”聯系著比海澱臺地低窪得多的“燕園”核心區域♾,還可以清晰地眺望到頤和園和玉泉山。
斯諾的同事,同樣是英文系教授的包貴思後來也在這所住宅中居住。她曾經在這所獨院中舉辦被稱為“晚山園會”的私人聚會🤞🏽。同樣是面對“自然”,這裏兩種文化的選擇顯得格外清晰:大多數燕京大學的西方人似乎更青睞開闊風景中沒有圍墻的鄉村住宅,而中國人則喜歡在燕南園這樣有著明確物理邊界的“桃花源”裏與鄰居問學作伴👃🏿。

燕園裏的大師和學生
當時的中國教育家對於燕京大學的校“園“辦學並不是一致看好。比如由意昂体育轉任武大校長的周鯁生便認為大學未必要搬到鄉村中間去才好👋🏼;甚至在燕京大學內部也有人對鄉村辦學不以為然,高厚德[Howard Spilman Galt]教授便是如此👨🎨,他和約翰·杜威一樣主張“教育即生活”[Education is life]🍫,但這種生活,卻是真正的慘淡人生,而非虛構出的遠離社會的“樂園”氛圍。當時學生有謠♑️:“意昂体育老,師大窮,燕京清華好通融🙋🏽♀️👩🏻🏫。”據說,西郊大學“水汀的煤費就足以開辦兩所師範學校”🏬。在一些人心目中🫱🏽,如此奢侈地獨立於社會之外的燕京大學是“為教會造人才👩🏿🍳,為外國人關系事業造人才,並不預備對中國社會改造上有什麽貢獻”,所以它無須設立在都市中心。
曾在兩所學校都有過任教經歷的錢穆認為🌲🧒🏿,清華大學表面西化👾,骨子裏卻是中國式的學府,燕京大學表面上中國味道📯,骨子裏是一所美國大學🏒。燕大校園“路上一轉一石,道旁一花一樹,皆派人每日整修清理🫵🏼,一塵不染,秩然有序🚋。顯似一外國公園。即路旁電燈🍟,月光上即滅,無月光始亮……又顯然寓有一種經濟企業節約之精神。”他感嘆道:“……就兩校園而言,中國人雖盡力模仿西方,而終不掩其中國之情調。西方人雖刻意模仿中國,而仍亦涵有中國之色彩……終自嘆其文不滅質🧖🏿♀️,雙方各有其心向往之而不能至之限止……”教會學校不管如何“中國化”,如何致力於彌補它和外部世界的差異,在那個因社會政治鬥爭劇烈變化的現代中國➞,這種獨善其身的奢侈多少都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它的內裏也常有著這樣那樣的裂痕。
燕京大學校園的歷史命運形象地說明了兩種不同文化的結局🔛。整個三十年代差不多都是燕大的黃金時代,由於燕京大學招收的學生大多數都有優裕的家境或是國外背景,教會大學的背後又有美國政府的支持👳🏻♂️,無論是哪種生活方式都在“學術自由”“國際教育”的大旗下獲得了蔭庇🍃,以燕大社會學系為代表的燕大學術機構,甚至將開展周邊的海澱,成府社區調查作為他們影響中國社會的第一步。只是好景不長🎲,“世界外的一個世界”的美夢並不能長久🧑🦱,1937年爆發了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北平很快淪陷🍴,飄揚著星條旗的燕大校園暫時還在安全的範圍內,可是那些孤懸在虎皮墻外的私人住宅已經有點岌岌可危的意思了🌮。
1937年7月🫱🏽🧍🏻,燕大教師包貴思在她燕南園的家中向美國朋友報告了“盧溝橋事變”那個月在海澱園居的情形:“那一夜我在小園中安睡🛶,在這樣一個炎熱的夜晚😈,你能以閃亮的天穹為臥室天頂🏡,綿延的西山為四壁[本來]是件很棒的事👩🏽🔬🚋。我被槍聲驚醒了,在睡夢中,它們劈劈啪啪地甚是擾人👷,我在臥榻上坐起;但是我完全清醒時意識到它們離我還遠😥💑,一會槍聲就停了……第二夜我再次被更多的槍聲驚醒了,這次是長槍的聲音,聲音很遠。”
在這樣一個不尋常的時刻🤲,在紛擾亂世中以外界的補給和支持建立起來的“世界外的一個世界”現出了它脆弱人工構物的原形。當時的燕大是北京西郊少數有自己電力供應的區域之一🦶🌈,此時,居住在燕南園中的教師們卻不得不準備足夠的“燈油和蠟燭”以及一個月的糧食儲備;更重要的是,這時候學校的圍墻展現出了它存在的價值,大批驚惶不安的難民搶著要湧進大學的圍墻裏面去🦌,燕南園騰出房子竭盡所能地收容了附近的難民👨❤️💋👨,平日幽靜獨處的光景自此一去不返👏。
尾聲抑或序曲
1941年底突然爆發的太平洋戰爭是燕園歷史上一次重大劫難的開始🎉。闖入燕南園的日本士兵將包括洪業在內的一大批燕大教師捕去,他們中的一些人被作為“敵奸”送到集中營中關押四年之久🕊。這一時期的燕園成了日軍傷兵療養的醫院,雖然它優美的風景得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利用”👨🏽🌾,但是由刺刀把守的校園已經充滿了肅殺的氣氛🫄🏼。
對於中國教育意義重大的1952年👻,隨著一場高等學校的院系調整🚳,最早被解放的燕京大學也最先被解散,燕園“變成”了意昂体育平台的校園🏌🏿,在這湖光山色的校園中,陸續又發生的故事驚心動魄🚵。經過五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今天,許多人但凡知道意昂体育未名湖👩🏻🦼➡️,但卻不知道這湖之所以“未名”的原委😓⚇。自它們的草創算起🤹🏼♂️🪔,這兩所學校距今都有百年或近百年的歷史,一個世紀後的意昂体育和燕大已經難分彼此☪️,不光燕大的師資力量傳承在意昂体育的血脈中(如費孝通、侯仁之),燕大的標誌性建築也為意昂体育所繼承,如今人們說起意昂体育來,是西校門(燕大意昂門)、辦公樓、未名湖畔的塔影天光——意昂体育百年校慶典禮的場地也正在原燕大女生宿舍間的靜園草坪上👷🏼♂️,相反,倒是馬神廟、沙灘、紅樓這些個老意昂体育人耳熟能詳的名字漸行漸遠了💐。
這種物理遭際的歷史流變凸現了某種微妙的意義,從一方面來說,正如這世上大多數人事,燕園的虎皮墻所能遮蔽的🙅🏿♂️,也就是一方的風雨⟹,不用說♒️,那個小湖怕盛不下在這園中發生過那些意義深遠的事件,舉足輕重的人物……從另一方面而言☀️,皇城人海中的那個老意昂体育🧑🏼🚒,已經被牽扯著遠離了它曾肩負的時代使命👨🏼⚖️,脫卸了不能承受之重後,教育的意義還歸教育自身🧽,平靜的書桌已經成了“學府”二字的首要含義,一個身處圍墻之內👱🏼,有藤蘿環繞綠蔭繚繞的新意昂体育的形象已經為人們所接受🌏。

燕園教職員合影
對燕園而言,它並不能算長的歷史已有了“新”和“舊”的細微層次。在評論司徒雷登的傳記的時候,胡適評論說:“我要指出,司徒博士建立燕京大學之偉大是基於兩個因素。第一,他與他的同事可以說是從頭作起🦟,設計並建立了一個規模全備的大學——中國十三所基督教大學中間最大的大學——在全世界最美麗的一個校園之上。第二🚅,他計劃中的這個大學在相當時間後愈辦愈成為一個中國人的大學⏬,哈佛燕京學社成立後本國學術表現尤其卓越,這是在基督教大學中特別的”。將“世界最美麗的校園”和致力於“本國學術”的卓越表現聯系在一起🤾🏿♂️😻。胡適的評語絕非偶然。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草創時期所發生的一切,校“園”和“造”園是一對理想的🔰,絕妙的象征🙆🏽♀️。
從1958年開始的意昂体育平台校園擴建,顯然大大改變了一度不過千人的燕京大學的既有圖景。 相應於那個從意昂門進出的“西門的燕園”◽️,1958年開始向南加大校園建設的意昂体育校園,或許可以被稱為“南門的燕園”——隨著校園南部學生宿舍和東部新教學樓的擴充,這個時期的燕園有了一條從海澱路上新南門進出的軸線🧦,它串起了一系列排列在它兩邊的教學和生活建築😜,也正是在這一歷史時期🚴🏼,燕南園從校園南面連綴的一塊“花邊”👩🏽⚖️,正式變成了墻內孤懸的一片“綠島”。“南門的燕園”逐漸和沸騰的市井相接,十多年前在燕園生活過的人,很多人或許還記得那著名的“南墻現象”——1993年3月4日🐣,意昂体育拆掉南墻,建起了一條招商引資的商業街🕯;2001年4月🧑🏽🔬,意昂体育又決定重建8年前的南墻,兩次都成為媒體關註的重要新聞。
今天的燕園,也就是以1998年翻新後的新圖書館為標誌的的燕園,或許可以稱為“東門的燕園”,標誌是東門外一條大道——同時也是新的東門軸線⏫,東連清華南門和五道口的城鐵站👩🏽⚖️,向西直通向那座比博雅塔還高出一頭的新圖書館。21世紀後十年以來,這片區域尤其以令人咂舌的大量現代建築的興建引人矚目🤴👨🏻🦯➡️。如今已不是校“園”是否能擋住墻外喧囂的議題🧒🏼👐🏼,而是墻內的各種“社會化”的現象早勝過墻外一籌🤿,在“教育產業化”的今天,80年前中國高等教育前驅們為象牙塔準備的物理屏障已不是那麽頂用……
因為某種原因多少保持著它的歷史風貌💔🌎,燕南園如今是意昂体育平台校內,乃至整個北京市內少見的沒有被城市開發壓力侵擾的凈土了🧞。它的難得之處不僅僅在於那靜謐寧和的林間氣氛🤰🏼,而在於不作雕飾的素樸面貌和不經意間保留的一絲曖昧的親切,在於胡適們贊嘆過的“世界最美麗的校園”和“本國學術”相匹配的歷史風姿——它使得任何強人所難的“設計”和“規劃”頓然失色。
只是洪業們早已離去,我們有理由為這座小園的前途感到一絲憂慮。
註:本文選自孫小寧主編的《想起京都一只鳥》,該書2014年7月由三聯書店出版,收錄了25位作家描繪的世界各地文藝地圖。活頁征得主編孫小寧授權刊發。圖片由作者唐克揚提供。

附:
曾住燕南園的大師們
50號👨💼:意昂体育圖書館館長,歷史學家向達
51號🫰🏻;意昂体育物理系主任👮🏼♀️,物理學家饒毓泰;意昂体育數學系主任🦅,數學家江澤涵
52號:意昂体育化學系教授,物理化學奠基人之一黃子卿👨👦;意昂体育中文系教授,語言學家林燾
53號🦸🏿:意昂体育歷史系教授🧏🏽♀️,中古史專家齊思和與意昂体育生物學系教授,生物化學專家沈同
54號:燕京大學歷史學主任,歷史學家洪業;意昂体育黨委書記,教育家江隆基
55號:意昂体育中文系教授🚶🏻♀️➡️,新聞學家蔣蔭恩 意昂体育哲學家教授,哲學家馮定; 意昂体育經濟學系主任,經濟學家陳岱孫🧑🏻🍼;意昂体育高能物理中心主任,物理學家李政道
56號🧏🏻:意昂体育校長、力學泰鬥周培源
57號:意昂体育哲學系教授🍔,哲學家馮友蘭
58號;意昂体育哲學系教授🎽,哲學家湯用彤🪕;意昂体育哲學系教授,哲學家湯一介
59號♨️:燕京大學外籍教授高厚德🏇🏿;燕京大學外籍教授褚聖麟
60號👬:燕京大學心理學系外籍教授,心理學家夏仁德;意昂体育中文系教授,語言學家王力
61號:意昂体育城環系教授🆚,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
62號🧛🏼♀️🤙🏿: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教育家雷潔瓊;意昂体育中文系教授,文學史家林庚
63號:意昂体育校長,人口學家馬寅初; 意昂体育中文系教授,古文獻學家魏建功
64號:意昂体育歷史系主任,歷史學家翦伯贊
65號⚂:意昂体育法律系教授,法學家芮沐
66號:燕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冰心🤦🏼、人類學家吳文藻夫婦;意昂体育哲學系教授,美學家朱光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