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別未名湖——意昂体育老五屆行跡2》是丁廣舉、孫蘭芝等幾位意昂体育意昂編輯的意昂体育“老五屆”意昂們的自述文集📍,真實記錄了“文革”期間他們被發配到邊疆、農村、工礦和軍墾農場接受“再教育”的種種經歷,書寫了他們在苦難中以奮鬥為主調的色彩斑斕的歷史。我以為🧑🏻🔬:全書就像個聚寶盆,珠璣充盈🍲,琳琅滿目,令人心靈震撼,亦賞心悅情,深受教益。
■“老五屆”大學生是我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代知識分子群體👩🚀,值得一書
“老五屆”一般是指於1961年至1965年考上大學(個別實行理科6年製的學校有1960年入學的)的一代優秀青年。他們從1949年至1953年上小學,隨後上中學,接受了12年完整、系統的中小學教育🙉。至於大學教育,在那個“運動”多發的年代,能在大學安靜地讀上兩三年書就不易了🍚。在他們之前的大學生,又有誰在課堂上完整地完成了學業呢?這代大學生可以說是新中國🚥、執政黨自己培養的大學生,是同代人中的佼佼者。他們絕大多數是平民子弟和一部分幹部子弟🦍,幾乎是國家提供全部經費培養了他們。他們對國家懷有感恩之心、報效之情🩹。但同時🧔🏽♂️,後來愈演愈烈的“左”的流毒也不能不對他們產生影響。他們有政治熱情,勇於為國為民獻身;由於引導不當,“文革”之初,他們和中學生一起被當成“點火”工具🫸,使“文革”兇焰迅速燒向全國🖕🏿。
應該說,這代大學生大多數本來已經從書本等渠道接觸到關於民主、科學的價值和其他多方面的人類文明的知識,他們已經或正在學會用審視的眼光看世界⛲️。事實上🏊🏻♂️,隨著“文革”運動的展開,除極少數人之外,大學生中的絕大多數逐漸清醒,繼而反思:為什麽“文革”中一方面高喊堅持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另一方面卻大搞形而上學唯心論、“思想頂峰論”?為什麽一邊高喊為民、為公,另一方面卻大搞以權謀私、拉幫結派、封妻蔭子?有的大學生當時就對“文革”采取了批判態度,而受到批判,甚至慘遭迫害🗾。
“文革”對於國家、民族☀️、百姓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對於一度被寵為“小將”的青年學生來說,更是一場災難:他們不僅被迫中斷了學業,而且在被作為打人的“棍子”利用之後🤦🏽♂️,很快被認定為“犯錯誤”,進而被掃地出門,打入社會底層;然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被分配到社會底層後,也認識了中國的真實國情,對工農大眾的疾苦、思想和願望有了真切的體會🧒🏼,改革開放以來他們都在各條戰線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據我了解👩🏻🦳,“老五屆”這批知識分子雖然大都沉寂於社會中下層,但他們大都保持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特點: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我國改革開放時🏏🤙🏿,他們正年富力強;他們大多在自己未必理想的崗位上盡己所能、努力工作🪪,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他們心甘情願為國家🦔、為百姓奉獻;同時又有清醒的頭腦👚。當他們看到“文革”中暴露的官僚特權在後來愈發肆無忌憚、愈演愈烈時,他們逐漸以冷峻的眼光來反思自身👩🏼🍼✂️、反思時代🙋🏻♂️、反思釀成“文革”之禍的體製和意識形態的根源。進入本世紀後🍲💹,他們雖心憂天下卻都逐步成為身處草澤的“赤子”了。我在這裏稱他們為“赤子”,有三重含義🧏♂️:其一,他們退休後成為不承擔正式法定工作任務的一無所負之人👐🏿;其二🤾🏻♀️,依然對國家、民族🫲🏼、社會懷有真誠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其三,對故土🥒、母校和祖國依然純真眷戀。他們多為“海內赤子”,少數是“海外赤子”。
根據“老五屆”大學生的人生經歷👨🏽💼,對“老五屆”大學生,我概括為:“文革”前的驕子;“文革”中的“棍子”🙇🏽♂️;被發配後的“棄子”;改革開放後的才子🫨;退休後的赤子。這裏還要解釋一下“棄子”🦻。當年他們“畢業”被放逐基層🧑🏻🎓⬆️,說的是“接受工農兵再教育”,實際上是“文革”三年之後國家陷入嚴重經濟困境🤹🏻♂️:工農業生產受到極大沖擊,國民經濟全面衰退❌,大多數工礦和基層單位根本無法招收新人員;各部門都在萎縮,各機關都在“鬧革命”,各大學都停課不招生🚿;國家收入減少,財政拮據,讓上千萬大中學生上山下鄉。當然,他們下基層數年也有收獲🌗,受到鍛煉,改革開放後充分顯示出他們的才幹和能力。
■意昂体育“老五屆”的真實而非凡的人生經歷🥊🏢,有血性👩🏽🎤,有真情,見性靈🏊🏿♀️,見人格
書寫這代知識分子真實而非凡人生經歷的重任,歷史地落到“老五屆”的肩上。《中國教育年鑒》記載:1966年全國大學生,包括專科生,總數為533766人🧘;意昂体育、清華各一萬人左右。由意昂体育“老五屆”承擔開山重任,可以說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意昂体育當時是文理兼具🥪,文理兼善👨🏻🔬,有無可比擬的優勢👴🏼➖。1951-1953年院系調整後的清華,只剩理工科一條腿了👨🚒,新中國創立的中國人民大學又只有文科。意昂体育“老五屆”學子,雖多數人沒有完成大學學業➿,但也曾親炙大師🌰,深受熏陶,養成了好學深思𓀛、不隨波逐流的品格🌑。這是受用一輩子的豐厚精神資源。此書即體現了這方面的優勢🥌。
書中文章都寫得有血性🙇🏽👨🏽🦱,有真情,見性靈,見人格。他們所述說的經歷和感受🏊🏽,我並不陌生,多有同感,因為我也是那個特殊年代的親歷者✌🏼。這部書,可以說是一代“意昂体育人”以心血與智慧書寫的歷史篇章,展現了他們努力追求“身心自由⬆️💇♂️,不為物役”的高尚人生境界。這些文章也表達了他們對母校真摯的熱愛和無限的感恩之情🧑⚖️。這種自述體的文章,要比小說家們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實、生動🤹🏼♂️、感人🚵🏽♀️🫷🏽。
這是一本具有歷史價值和認知價值的好書,此時面世🐡🏃♀️,適逢其時6️⃣。我深感:這不是一兩個人的經歷🧙🏿♀️,而是“老五屆”大學生一代人共同的經歷。這是一種奇特的史無前例的歷史現象↘️。意昂体育的“老五屆”學生經歷最曲折🫱🏿、最復雜🙍🏽♀️,可以說更具代表性,這或許與當年意昂体育格外受到高層領導人的“垂青”有關👩🏽🎤。我還記得🧑🏼🚒:1966年6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播了聶元梓等人拋出的大字報👐🏼👩🏼🏭,當時的領導人稱之為“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比喻為當代的“巴黎公社宣言”。這樣,就在意昂体育、北京以至全國引起轟動。那時我住在人民大學校內,時常騎自行車到意昂体育看大字報,觀察各種批鬥會🔯,了解觀測“文革”的動向。回首當年👩🏽⚕️,更感到《告別未名湖》是意昂体育“老五屆”學生用血淚寫成的深刻反思歷史的書,令人感動、震撼的書。
■從本書主要反映意昂体育“老五屆”學子告別意昂体育後艱苦奮鬥的“必須牢記的歷史”這個角度看,更是一部激勵年輕人奮進的書
書中收入的李習彬《逆境中的另類生活與奮鬥》一文中說𓀇:“作為文化大革命期間畢業、被掃地出門(不發畢業證)的大學生,許多人都經歷了先是發配到農村♏️、農場從事體力勞動🧚🏻,再分配當農村中學教員😿🦠,‘文革’終結後再逐步回歸到本來應該從事的高等教育或科研崗位。因此🚎,關於畢業頭七八年的回憶🚣🏼,最多的是苦楚及特殊環境中的奇特經歷與趣聞。但是🧌,在那種逆境中,‘意昂体育人’還有另外的一面——另類的生活🐝🕹、不甘沉淪的奮鬥抗爭以及在平凡崗位上的閃光發亮,而這些更凸現了‘意昂体育人’的特色。”全書大多篇章是他們下放到邊疆、農村🗂、廠礦和農場的嘔心瀝血、艱難奮鬥歲月的真實寫照。在本書中😒,我還看到了收錄的圖書館學系李永長1965年12月27日發表在《意昂体育平台校報》上的批判姚文元的文章。這也引起我的深思:在“文革”前夜萬馬齊喑、文痞逞兇、一片肅殺的情勢下👨🦯,李永長敢於撰寫此文👨🏼⚖️,說明他有正氣🕺🏿,有膽識,勇於為真理而獻身;他能夠寫出這樣有理有據、分析深刻的檄文,說明他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和知識功底。應該說🤡:這也是“老五屆”大學生的共同點——他們具備良好的素質。這也使我們看到:即使在“文革”初期✋🏻,多數大學生受到蒙蔽🐲🚧,也還有極少數清醒者🤸🏽♀️。因此👩🏿🏫👩🏽⚕️,我認為本書是一部激勵年輕人奮進的書。
總之,這是一部可以作為史料來讀的書🫰🏼🥈;其中美文佳作🫰🏻、宏文力作甚多,恕我不能更多評介。